南国中年节,西风下水船。
溪声喧百里,峰影蘸双莲。
野祭人呼鬼,温汤客试泉。
团栾明月上,照梦鹤山前。

【注释】

南国:指南方。中年节:端午节。

西风下水船:秋风萧瑟,水波荡漾,小船顺流而下。

溪声喧百里:溪流声在山谷间回荡,声音传得很远。

峰影蘸双莲:山影倒映在水中,仿佛是两只莲花。

野祭人呼鬼:野外祭祀时,人们呼唤神灵。

温汤客试泉:温泉浴场中,客人试饮泉水。

团栾明月上,照梦鹤山前:团团的明月升起来,照亮了梦中的鹤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赴任途中的端午佳节,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艰辛以及节日的喜悦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营造了一种宁静的节日氛围。”南国”一词既表明了地理位置,又暗示了气候特点。接着,“西风下水船”一句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水面波光粼粼的画面。

第三句“溪声喧百里”,进一步扩展了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美景的喜爱与向往。

第四句“峰影蘸双莲”,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山峰的倒影比作莲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湖面上的美丽景色。

第五句“野祭人呼鬼”,则展示了民间节日的热闹场景。人们在野外举行祭祀活动,呼唤着神灵,以祈求平安和丰收。这一景象既展现了民俗风情,又增添了诗作的情感色彩。

第六句“温汤客试泉”,则是诗人自己体验温泉的情景。在这里,诗人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他品尝着泉水,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最后两句“团栾明月上,照梦鹤山前”,则是对整个画面的升华。明月高悬,照亮了梦中的鹤山,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节日景象。它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有对生活之乐的感悟,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