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海共衔悲,讵惟曾列门墙,痛失生平知己;
中原正多故,安得重苏申甫,赞成宪政新猷。

【译文】

四海之内同声悲悼,你只是曾与我结过师生之缘,痛惜失掉生平的知己;

中原正多难之时,怎么能重振申甫的雄风,赞同宪政新猷。

【注释】

薄海:大海。指天下。列门墙:拜师受业。

痛失生平知己:痛悼失去平生至交好友。

安得重苏申甫:怎么能使申甫重新崛起。申甫,指张百熙(1860~1923),字孝广,号松坡,湖南湘乡人,清光绪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辛亥革命后,一度出仕为国务总理,不久辞职。

赞成宪政新猷:表示赞同和支持宪法草案中有关政治改革的内容。

【赏析】

这首挽联以哀悼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深切怀念和对当时国家局势的忧虑。

上联“薄海共衔悲”,意为四海之内都感到悲痛,这里的“薄海”是指天下或整个海洋,“衔悲”则是表达共同的悲伤之意。下联“讵惟曾列门墙”,“讵惟”是岂但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深深缅怀与痛失知已的哀痛之情。

下联“中原正多故”,“中原”通常指代中国,“多故”则表示当前国内战乱频发,形势复杂多变。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国家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最后一句“安得重苏申甫”,意味着在这样动荡的国家中,如何能够像张百熙那样有才能、有魄力的人再次得到重用,为国家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张百熙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