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兴固佳,看山致亦好。
舟中望青弁,四面云林绕。
连峰若点黛,历历媚春晓。
著屐重探幽,一步一回眺。
湖田翠欲流,白波际天表。
想见底定初,兹山亦浮岛。
载造龙洞前,端倪不可道。
石楼耸亭亭,中空类房窔。
下有无底谷,直落万丈杳。
当年龙欲飞,裂山试鳞爪。
巨石遭掀腾,䃔然自相嬲。
至今犹拄撑,竛竮若将掉。
向非龙所为,人力讵施巧。
我欲窥其渊,股栗神魂悄。
侧闻岁暵时,甘澍每协祷。
多恐幽深中,仍护颔下宝。
安得鞭起之,为余种瑶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由碧岩泛舟至黄龙洞”要求考生回答出“诗中的‘我’是谁?”“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等,然后根据问题逐一分析诗句,注意抓住关键句来作答,最后点明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理由。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不要只答某一句话。

【答案】

“我”是作者。“我”在山中泛舟,沿途欣赏美景。

“舟中望青弁”,青弁指青翠的帽子,诗人泛舟赏景,看到青翠的帽子,联想到戴青帽的人。

“四面云林绕”:船周围云雾缭绕。

“连峰若点黛”,连着的山峰好似女子的眉毛被点上青黛色。

“著屐重探幽”:穿着木屐再次探寻幽深之处。“著屐”(穿着木屐)是古代一种穿行于山水间的行走方式,这里借代表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留恋。

“湖田翠欲流,白波际天表”,翠绿稻田像流动的绿色水流,白色的波浪好像从天上涌出一样。

“想见底定初,兹山亦浮岛”,“底定”即确定,“兹山”指黄龙,诗人想象黄龙山当初还是一个岛。

“载造龙洞前,端倪不可道”,我乘船来到黄龙洞口,那龙的尾巴已经看不到了。

“石楼耸亭亭,中空类房窔”,“石楼”是指龙洞前的石头建筑,“亭亭”形容高大的样子;“中空类房窔”形容石头楼内部空间宽广,如同房屋一样。

“下有无底谷,直落万丈杳。当年龙欲飞,裂山试鳞爪。巨石遭掀腾,䃔然自相嬲。至今犹拄撑,竛竮若将掉。”“无底谷”指的是黄龙洞内的地下河;“䃔然”是形容水声很大的样子;“䃔然自相嬲”意思是说水声相互撞击的声音很大;“竛竮”是形容声音很大的样子。

“向非龙所为,人力讵施巧”,“向非”不是,“讵”是岂的意思;“人力讵施巧”意思是说如果不是龙在起作用的话,那么人工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我欲窥其渊”:我想去黄龙洞里看看。

“股栗神魂悄”:我吓得浑身发抖,心神不宁。

“侧闻岁暵时,甘澍每协祷”:我听说干旱的时候,人们会祈求甘雨。

“多恐幽深中,仍护颔下宝。安得鞭起之,为余种瑶草。”:我很怕黄龙洞太深了,仍然保护好自己的脑袋和下巴上的宝贝。如果能够驱赶走这些龙,那就太好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