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幔烟沉铁面寒,冲冠馀怒尚桓桓。
戴天定不偕阿荦,斫地还应灭贺兰。
万古岁时尊俎豆,九幽灵爽托筳篿。
即今灯火倾城市,彩绘旌旗彻夜看。
【注释】
睢阳:在今河南商丘南。
二首:指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两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桓桓(hèn):威武的样子。
阿荦(lù):高大、雄伟的样子。
贺兰:山名,在今宁夏。
尊俎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杜预注:“设酒为祭。”后遂以“尊俎豆”指祭祀。
九幽灵爽:指唐明皇与杨贵妃。
筳(fú):一种竹制的手杖。
彩绘旌旗:指唐明皇的仪仗。
彻夜看:通宵达旦地观看。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一首七律,写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的谴责。全诗四句,每一句都紧扣着一个主题词,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绣幔烟沉铁面寒”,写的是睢阳庙的宏伟壮观。“绣幔”指的是寺庙的屋檐和墙壁上绣满了花纹的幔布,而“铁面”是指那些身着盔甲的士兵。这两句通过描绘庙宇的建筑和士兵们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勇敢。
第二句“冲冠馀怒尚桓桓”,写的是士兵们的英勇气概。这里的“冲冠余怒”指的是士兵们因战败而感到的愤怒,而“桓桓”则是形容这种愤怒的程度。这两句进一步突出了士兵们的英勇和坚韧。
第三句“戴天定不偕阿荦,斫地还应灭贺兰”,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谴责。这里的“戴天”指的是面对天空,象征着诗人的坚定立场;“阿荦”是指那些依附于统治者的人;“贺兰”则是指那些破坏和平的人。这两句通过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第四句“万古岁时尊俎豆,九幽灵爽托筳篿”,写的是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里的“尊俎豆”指的是祭祀,是古代人们的一种重要活动;“九幽灵爽托筳篿”则是指人们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这两句通过描绘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一句“即今灯火倾城市,彩绘旌旗彻夜看”,写的是人们在战争中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灯火”指的是夜晚的灯火,是战争的象征;“彩绘旌旗”则是战争中的标志。这两句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