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桥下水,风浪有无平。
老树窥银汉,秋虫絮女城。
云留归鸟宿,梦破晓钟鸣。
乞巧何年事,偏余拙易生。

【注释】

七夕:古代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鲍让侯:即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这首诗是他的次韵之作。

次韵:诗人在原有作品的声调和字数的基础上另作诗词,称为“次韵”。

鹊桥桥下水,风浪有无平。——鹊桥: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水:指天河。

老树窥银汉,秋虫絮女城。——银汉:银河。絮:同缕,用细线缝缀之意。

云留归鸟宿,梦破晓钟鸣。——梦破:梦中醒来。晓钟:清晨报时的钟声。

乞巧何年事,偏余拙易生。——乞巧:乞求智巧。余:我。拙,愚笨。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议论,全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精炼,韵味十足。

首联“鹊桥桥下水,风浪有无平”,起笔就写“牛郎织女”渡河的情景。鹊桥为传说中的银河渡口。诗人以“风浪”喻人间世事的变幻无常。

颔联“老树窥银汉,秋虫絮女城”,写老树枝头仰望银河,秋蝉声声如女子纺线。“絮”是细线,这里借指秋天的蝉声。这两句诗将天上、人间、自然、人文等不同层面联系起来,构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颈联“云留归鸟宿,梦破晓钟鸣”,写归巢的鸟儿和梦醒的钟声。这里的“晓钟”指早晨打钟报时。这句诗既写景又抒情,将诗人的思绪从天上拉回到人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尾联“乞巧何年事,偏余拙易生。”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感慨。作者认为,人们往往因为自己的愚蠢而陷入困境,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整首诗以天上、人间、自然、人文等不同层面为主题,通过写景、叙事、抒情等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