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悬大漠,九塞扼居庸。
羽卫何曾战,丸泥本可封。
诸珰争揖盗,万国失从龙。
辇路沙河曲,萋萋烟草浓。

这首诗是明代杨慎所作的《沙河》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一句:“三宫悬大漠,九塞扼居庸。”

  • 关键词:三宫、悬、大漠、九塞、扼、居庸。
  • 解释:这里描述的是明朝时期,皇宫被建在了大漠边上,而长城九道关口都处于居庸关的位置。
  • 注释:三宫指的是明朝的三个主要宫殿——中宫、东宫和西宫;悬则是指悬挂在空中或高处的意思。大漠和九塞都是形容地理环境辽阔,地势险要。

第二句:“羽卫何曾战,丸泥本可封。”

  • 关键词:羽卫、何曾战、丸泥、封。
  • 解释:这句话表明朝廷的军队很少发生战争,可能是因为有强大的保护力量(羽卫),而且防御措施得当(丸泥)。
  • 注释:羽卫通常指的是由皇帝亲信组成的卫队,这里的“何曾战”可能意味着这些卫队很少参与实际的战斗。

第三句:“诸珰争揖盗,万国失从龙。”

  • 关键词:诸珰、争揖、盗、从龙。
  • 解释:这句话暗示了朝中宦官与权臣争斗,导致国家失去了领导方向。
  • 注释:珰在这里指的是宦官,争揖则表示争斗,盗暗指盗贼或不法之徒,从龙则指的是跟随皇上或领导。

第四句:“辇路沙河曲,萋萋烟草浓。”

  • 关键词:辇路、沙河、曲、萋萋、烟草、浓。
  • 解释: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场景,即皇宫中的辇路穿过沙河弯曲的地方,周围弥漫着茂盛的烟草。
  • 注释:辇路是皇宫内的主路,沙河则是一条河流,曲则是指弯曲的道路。萋萋和烟草都是形容词,分别形容植物茂密和烟雾浓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朝皇宫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明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的忧虑。诗中的“三宫悬大漠”、“羽卫何曾战”、“诸珰争揖盗”等句子,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混乱和权力斗争。同时,“辇路沙河曲”、“萋萋烟草浓”等画面,也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和颓废。这首诗虽然表面描写景物,但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