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巴山素女秋,梧宫萧瑟唱凉州。
白团掌内恩应弃,绛蜡窗前泪未收。
陇坂征夫芦管怨,玉关思妇杵声愁。
可堪益部龙骧鼓,猎猎牙旗指石头。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八节风的吹拂和其所带来的凉意,借以抒发对边地战事的关切之情。
首句“西风”点明时令为秋日。“巴山素女”即指巫山神女,这里暗指蜀中女子。次句“梧宫萧瑟唱凉州”,写八风吹过巴山,吹动梧桐树发出凄凉的声音,仿佛是在唱着《凉州词》。这句诗既点出季节,又写出了八节风的特点:刮得树木发响,发出萧瑟之声。《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陇头歌》:“石留凉州住,陇头人不归。空照别时月,愁看落时花。”可见这两句诗的用典。三、四句“白团掌内恩应弃,绛蜡窗前泪未收”,写室内景象。杜甫在长安时,曾作有《白团扇》诗,诗中写道:“美人帐下歌舞终,春风吹落白团扇。”这里的“白团”就是用“白团扇”的意思。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代宫中妇女所持团扇,多以象牙、玳瑁为之。而《新唐书·车服志》载:唐代宫廷妇女所用团扇,多绘有花草鸟兽之类,并加以彩画,故名“画扇”。由于扇子是贵重之物,所以它被遗弃后,主人还未能收起来。“绛蜡窗前泪未收”一句,既是写室内的景象,也是写室外的景象。因为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听到的是战马长啸和胡笳声,听到的则是玉关思妇的悲鸣和陇坂征夫的怨愤。因此,诗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的命运。五、六句“陇坂征夫芦管怨,玉关思妇杵声愁”,写边关征夫和思妇的怨情。陇坂,指陇山下的山坡。芦管,即芦笙。相传古代羌笛有七孔,吹时口含一管,故称“芦管”。这里泛指吹乐器。陇坂之南,常有胡骑来侵,故陇坂成为战场。思妇,指守边关的女子。她们日夜盼亲人归来,但亲人却远在玉关之外,不能回来。“杵声”,指捣衣声。这是说,思妇们白天忙于家务,晚上则要捣衣以寄相思。七、八句“可堪益部龙骧鼓,猎猎牙旗指石头”。写边将的雄姿和战况。“益部”是古郡名,今四川一带地区。龙骧军是唐代的精锐部队,它的战旗随风猎猎作响,威武非常。诗人听到这些消息后,感到十分震惊,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当时,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直逼长安。玄宗皇帝逃到四川成都,太子李亨即位,是为肃宗。当时肃宗年幼,由郭子仪等大臣辅佐政务。后来,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重新组织军队,准备收复两京(洛阳和长安)。诗人听到益州的战报后,想到这些英雄豪杰的壮举,不禁想起历史上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