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肃群虑,衲衣还故栖。
云生孤杖迥,月出万山低。
乞火青枫寺,疏泉紫芋畦。
石床棕拂子,尽说是曹溪。
【注释】
秋气肃:秋天的气候。群虑:杂念。衲(nà)衣:僧尼所穿的一种短袖上衣,用布制成。故栖:旧居。
云生孤杖迥:天空中的云朵飘浮在山间,显得特别孤单远去。
乞火:向别人借火。
疏泉:稀疏的泉水。紫芋畦:种植有紫色的芋头地。
石床棕拂子:放在石头上睡觉时所用的草垫或木垫子。棕拂子:以棕叶编织成的枕头或枕巾。
尽说是曹溪:都说这是曹溪寺的遗迹。曹溪,即南岳衡山脚下的曹溪南麓,这里泛指佛教寺院。
【赏析】
《送照如禅师还吴门》是明代高僧憨山德清的作品。诗人与照如和尚相别后,一路送他回到吴门(今江苏苏州)。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优美。
首联“秋气肃群虑,衲衣还故栖”。诗人在深秋之际,与照如告别,送其归寺,不禁为他的离去感到惆怅。这一句中“秋气肃”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而“群虑”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不舍之情,也有对朋友未来道路的忧虑,这种忧愁源于朋友离开后的孤独和寂寞。接下来,“衲衣还故栖”点明了照如禅师将回归他的旧居,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意,也体现了友情的深厚。
颔联“云生孤杖迥,月出万山低”。“云生”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朵朵白云飘浮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安详之感。这里的“孤杖迥”指的是照如和尚独自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显得有些孤单。而“月出万山低”则描写了月亮从山巅升起,渐渐映照在万山之上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和谐的感觉。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照如和尚归寺途中的宁静与美丽。
颈联“乞火青枫寺,疏泉紫芋畦”。诗人回忆了过去在寺庙中与照如一起修行的日子,那时他们经常向别人借火,并在青枫寺附近的田野里劳作,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两句既表现了他们的辛勤劳动,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尾联“石床棕拂子,尽说是曹溪。”“石床棕拂子”指的是僧人坐禅用的石床和用棕叶编织的枕头或枕巾。这一联描述了他们在寺庙中修行的场景,以及他们使用的法器和生活用品。这里的“尽说”表示他们都在谈论着这些事物,强调了他们在一起时的亲密无间。最后一句“尽说是曹溪”则是对他们共同修行场所的指代,表明他们都是在这个地方学习佛法,传承曹溪宗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与照如和尚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生活经历。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