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

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

脱却乌纱真面目,泼乾水墨是生平。

板桥不见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其中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逐句翻译。

“访郑板桥故居”,意思是:我来到郑板桥的故居。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江苏扬州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令。板桥在扬州以诗书画著名,尤善画兰竹,为文人骚客所推崇。他一生爱竹,自称“板桥道人”。

“歌吹扬州惹怪名”,意思是:扬州歌吹惹出了他的名声。这里说的是郑板桥对扬州的贡献,扬州素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誉,郑板桥曾作《咏大江东去》一诗:“江水三千里,家住万花楼;天教风流在,落笔定惊秋。”表达了他对扬州的喜爱之情。

“兰香竹影伴书声”,意思是:兰香竹影相伴着他的读书声。这是对板桥生活环境的描写。郑板桥一生酷爱竹子,尤其擅长画竹,他经常在画上题诗。如他在《画兰竹石图赞》中写到:“兰生幽谷无人识,苔卧苍苔岁月深;谁知竹叶兰心苦?可怜春光独赏音!”。

“脱却乌纱真面目,泼乾水墨是生平”,意思是:他脱去了那身官服,露出了本来的面目。郑板桥的一生,从开始的官场生涯到最后归隐田园的平淡生活,都体现了他追求自然和超脱世俗的精神。他喜欢用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画的竹子,线条简洁,不拘泥于形式,表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精神。

“板桥不见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意思是:现在看不到虹桥了,但无数的青山依旧分明可见。郑板桥在扬州的时候,与当地的文人雅士交往甚密,他们常到瘦西湖一带赏景。郑板桥也留下了许多描写瘦西湖美景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郑板桥故居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其赞美之情。首联写郑板桥在扬州的名声是因为他的画作和诗作而传唱开来的,表现了他的才华和魅力。颔联则通过具体描绘郑板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景,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颈联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的生活哲学。尾联则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感受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又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