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蜀有鸟,催归名子规。

魂气无勿之,为鬼庶能归。

【其四】

子尝私于我,诗成子每羡。

哭子今有作,诗成子不见。

人死资诗题,忍哉事琢练。

诗人大薄情,挽毕无馀恋。

即工奚益死,况我初非擅。

聊以抒沉哀,未遑事藻绚。

感旧怆人琴,直须焚笔砚。

诗句解读:

  1. 哀若渠四首 - 这是一首关于悲伤的四首诗,可能是作者对某事或某些人表示哀悼。

  2. 吾闻蜀有鸟,催归名子规 - 作者提到在蜀地(古代四川)有一种叫做“子规”的动物,这种鸟的声音能促使人们归家。

  3. 魂气无勿之 - 这里可能是指灵魂或者精神没有归宿的地方,即指那些无法安息的人。

  4. 为鬼庶能归 - 在这里,“归”指的是灵魂能够回归到自己真正的家,即死去后的灵魂最终会找到归宿。

  5. 其四 - 这里的“第四”可能是这首诗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作者特意指出的第一首诗中的第四部分。

  6. 子尝私于我,诗成子每羡 - 诗人曾经私下里给某人写诗,但那人却因为得到诗而感到羡慕或不满。

  7. 哭子今有作,诗成子不见 - 如今这个人已经去世,但诗人还在写诗,但他再也看不到这些诗了。

  8. 人死资诗题,忍哉事琢练 - 人们去世后留下的是名字和事迹,诗人在这里批评那些过分雕饰诗歌的行为。

  9. 诗人大薄情,挽毕无馀恋 - 诗人过于轻浮,对于死者的感情表达得不够真诚和深沉。

  10. 即工奚益死,况我初非擅 - 即使诗歌写得再好,也不如生前与逝者共度的时光珍贵。诗人自己并没有擅长写作的能力。

  11. 聊以抒沉哀,未遑事藻绚 - 诗人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哀伤,但没有时间去追求华丽的辞藻。

  12. 感旧怆人琴,直须焚笔砚 - 诗人因怀念故人而弹奏古琴,甚至不惜烧毁手中的笔和砚台。这表明他对于过去的回忆充满了哀愁和不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死亡、悼念和创作过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逝去之人的深深哀思。通过引用“子规”这样的动物象征,诗人暗示了生死之间的联系以及灵魂的归宿问题。同时,诗人对于那些过度雕饰诗歌的行为表示了批评,认为这不符合诗人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情感投入。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以及对过往时光的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