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彰,原名王嘉言,明代诗人
王嘉言,字孔彰,号慎斋,沧州东光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四十四年(1565)进士。
选庶常,授浙江道监察御史。
以得罪高拱迁通州知州,转任夔州府同知、泸州知府。
后升礼部仪制司。
又以忤尚书潘晟出知山东濮州。
丁忧后悠游林泉二十余载,卒年七十,入祀乡贤。
著有《四书讲义》《太史集》等。
生卒年:?-?
孔彰,原名王嘉言,明代诗人
王嘉言,字孔彰,号慎斋,沧州东光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四十四年(1565)进士。
选庶常,授浙江道监察御史。
以得罪高拱迁通州知州,转任夔州府同知、泸州知府。
后升礼部仪制司。
又以忤尚书潘晟出知山东濮州。
丁忧后悠游林泉二十余载,卒年七十,入祀乡贤。
著有《四书讲义》《太史集》等。
生卒年:?-?
【注释】 1. 山行恣眺望:在山上随意观看。 2. 物色有明晦:景物的颜色时隐时现。 3. 逼仄纡苔径:狭窄曲折的山路两旁长满了苔藓。 4. 缤纷泄窦濑(liè):形容瀑布飞流直下。 5. 窟压云水边:山洞位于水边,如云雾环绕。 6. 步局硗确内:石阶陡峭险峻。 7. 深探毛骨凄:深入洞中感到毛发和骨头都寒冷而痛苦。 8. 周视岩壑大:环顾四周,岩石山谷宏大壮丽。 9. 峡束路若穷
注释: 地僻车尘远,家贫人事稀。 一轩清且朴,万舸去还归。 尽日看垂钓,明时尚采薇。 多君怜墨客,未厌款柴扉。 赏析: 这是一首咏陈叔阳的诗。诗人通过赞美陈叔阳的简朴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首,诗人以"地僻车尘远,家贫人事稀"开篇,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家境贫寒的画面。这里的"车尘"和"人事"都是形容社会繁华和人际关系复杂的词语,诗人用它们来反衬自己的生活环境
【注释】 名因诗赋垂:名声因为写诗而传世。 家在薜萝丛:家住在野草丛生的地方。指隐居生活。 茅屋千帆过:茅屋前经过的帆船很多。 星槎一水通:星槎(即木筏)连接着一条小溪。 烟含堤柳翠,波映夕阳红:烟雾笼罩着堤岸柳树,夕阳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堪比扬雄宅:与扬雄的宅第相比。扬雄是西汉著名辞赋家。 爰清爰静同:喜爱清静的生活。同:一样。 【赏析】 《咏陈叔阳际槎轩二首其一》
【注】钱祠部:即钱德,任真定知府。 郊原同饯恋芳樽,携手河桥离思繁。 几载为郎驰妙誉,一朝出守荷殊恩。 云开恒岳悬飞盖,月照漳河拥画幡。 儒雅由来光吏治,不妨乘暇倒词源。 送别诗的翻译: 郊原与朋友们一起饯行,依恋芳樽酒,离别愁绪如织。 几年作为县令,声名远扬。如今突然被派往真定任职,感激朝廷的殊恩。 云开后,高耸入云的恒山仿佛悬挂着华丽的车盖;月夜下,漳河之畔,有绘画幡旗迎风招展。
王嘉言,字孔彰,号慎斋,沧州东光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四十四年(1565)进士。 选庶常,授浙江道监察御史。 以得罪高拱迁通州知州,转任夔州府同知、泸州知府。 后升礼部仪制司。 又以忤尚书潘晟出知山东濮州。 丁忧后悠游林泉二十余载,卒年七十,入祀乡贤。 著有《四书讲义》《太史集》等。 生卒年:?-
王梅是明代诗人,字时魁,平湖人。他因嘉靖壬辰年进士而选庶吉士,除刑部主事后被谪判滁州。王梅的诗词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王梅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到滁州,但并未放弃文学创作。他的《柘湖集》收录了多首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作,如《江干曲》、《秋日登镜光阁》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王师道并非明代的诗人,而是元代的人物。王师道,字敬德,是明无锡人,安节之子。他是明朝洪武初年通过明经举士而成为都官员外的官员。王师道生活在元朝,而非明朝,因此他不可能被称为明代诗人。 王师道在元朝担任过官职,但具体职务已无法考证。他的生平与元代的政治、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对于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师道是元代的人物,并非明代诗人。他在元朝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一定的影响力和贡献
王烨并非明代著名诗人,实际上他是明朝的进士,曾任职吉安推官和给事中,与王樵并称为乡贤祠中的堂兄弟。以下是关于王烨的相关介绍: 1. 基本信息 - 字号生平:王烨,明镇江府金坛人,字韬孟,少时就以古人自期,刻苦励行。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 - 仕途经历:他授职于吉安推官,之后迁任给事中,在言事上持剀直之态,首论重要政务。 2. 家族背景 - 堂兄王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