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仁,原名史自守,明代诗人
史自守是明朝诗人。
字端仁,号雪窝,生活在明朝时期,是甬上(即宁波)的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尽管关于他的生平经历和成就没有详尽的资料,他的名字在明代的诗歌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端仁,原名史自守,明代诗人
史自守是明朝诗人。
字端仁,号雪窝,生活在明朝时期,是甬上(即宁波)的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尽管关于他的生平经历和成就没有详尽的资料,他的名字在明代的诗歌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注释】 ①结发:女子出嫁时用红绳束住头发;同心:指夫妻相约永远相爱。②越罗新裁鹦鹉绿,宝钗斜亸凤凰金:越罗是古代一种名贵的丝织品,鹦鹉绿和凤凰金都是贵重的彩色。③蛾眉湾湾艳晓月:眉毛弯弯如月,蛾眉即月。④环佩: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⑤合欢携手步庭下:与情人一起手挽手在庭院中漫步。⑥月明笑语花阴阴:月光明亮,花影婆娑,两人谈笑。⑦此时恩爱期白首,岂意君心辄相负:这时正是夫妻恩爱如初的时候
这首诗是一幅画的题诗,描绘了小溪的美景,诗人通过对小溪的观察和想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与美好。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致之中。 1. 注释与译文: - 门有溪:“门前有一条小溪”,表达了诗人对小溪的热爱。 - 溪最小:“溪虽然小,但依然美丽”。 - 坐对小溪兴不少:“我坐在溪边欣赏美景,心情非常高兴”。 - 溪口天蒙雨亦奇:“溪口下雨也别有一番风味”。 -
【注释】 过石碑村居:经过石碑村的居所。石碑村,位于今陕西省商县西南。 蔓草路横斜:长满草丛的路纵横交错。 寂莫:寂静无声。 隐士家:隐居者之家。 山槛雨霏归燕子:山间槛窗飘洒的细雨中有燕子归来。 篱门风软落桐花:篱笆门边春风轻拂,梧桐花随风轻轻飘落。 珠滴春篘酒:酒杯中的酒像颗颗珍珠般晶莹剔透。 灯下尘飞夜碾茶:在灯火下研磨着茶叶,尘埃飞扬。 白叟不知京洛事:老人不知道京城洛阳的事情。京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全诗如下: 古意 新郎卜远行,风雨阻去骑。 安得再风雨,来朝犹未去。 云锦靓秋风,白露沁芙蓉。 芙蓉香未减,内有心重重。 注释: 1. 新郎:指即将结婚的男子。 2. 卜远行:指选择远方的行程。 3. 风雨阻去骑:指天气不好,阻碍了出行的马匹。 4. 安得再风雨:意思是如何才能让风雨停止,以便继续前行。 5. 云锦靓秋风:云锦是指精美的丝织品,靓表示漂亮的意思
诗句释义 1 东郊初日霁:描述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天气晴朗。"霁"是天气放晴的意思。 2. 四旷绝嚣尘:形容四周空旷,没有喧嚣和尘埃。"四旷"意味着四周空旷,"绝嚣尘"则表示没有任何喧嚣声或尘埃。 3. 老至犹为客:年纪渐长,但仍然像过路的客人一样,无根无基,四处漂泊。“老至”指的是年纪到了,“犹为客”表达了即使年岁已高,依然如同过客般生活。 4. 花残已过春:花朵凋谢,春天已经过去
【注释】 1.李先生:指李肃斋。 2.不出非无故: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如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约也,不知其仁;求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礼也,不知其仁;赤也,束帛之使,至自百乘之地,不知其仁。’”原意是说孔子认为子路、冉求、宰予等人都各有所长,但都缺乏仁德。这里用来比喻李先生有才能却不善于施展。 3.世态论:对世俗现象的议论。 4.布衣:指未仕为官之人。
彭墓山居 生平性癖乐幽居,彭墓山中自结庐。 春屋频篘留客酒,夜窗远作寄僧书。 松阴织户寒犹重,岚气侵衣午未除。 谁笑陆沉归旧隐,王门应懒曳长裾。 注释: 平生的爱好是喜欢隐居,彭墓山中自建小屋。 春天时经常用美酒招待客人,夜晚时分在窗户边写信给僧人。 松树的影子覆盖着门户仍然很冷,早晨和下午的岚气还没有消退。 谁能嘲笑陆澄归隐,我王门应当懒得穿长袍。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归隐之后
秋日 泬寥天气静,独坐启郊扉。 月淡桂花发,风清豆叶稀。 秋樊怜鹤瘦,晚钓忆鱼肥。 久混红尘迹,登高欲振衣。 注释: 1. 秋日:秋天的日子。 2. 泬寥(xuěliáo):晴朗无云的天空。 3. 独坐启郊扉:独自坐在家门之外。 4. 月淡桂花发:淡淡的月光下,桂花开放。 5. 风清豆叶稀:微风吹过,豆叶稀少。 6. 秋樊怜鹤瘦:秋天里,人们同情那受伤的鹤,因为它变得消瘦。 7. 晚钓忆鱼肥
包世杰是明代的诗人。 字志拯,号心弦,出生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卒于隆庆四年(1570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原名永江,因避讳改用字“世杰”,后因其诗才出众,世人尊称为包世杰。包世杰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在政治上有过一定的影响力
田狩龙是明代的诗人。 字确夫,明朝巩昌府秦州人,其诗作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据《明诗选》记载,田狩龙的作品有《德香园集》。通过他的诗歌可见,他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且展现了对生活细节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德香园集》收录了他的十首诗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而且也反映了他的情感世界与人生观
明山西大同山阴人,字忠伯,别号对南。 隆庆二年进士。 授编修。 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帝颇敬之。 十二年,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 在阁中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 以继母忧归。 及还朝,神宗已深居不出,家屏一年间仅见帝颜两次,乞休,不报。 十八年,阁臣因册立太子事,以去就力争,被切责。 申时行等皆乞去,独家屏在阁,请速决大计。 帝谕二十年春举行,意在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