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非无故,曾将世态论。
布衣如可贱,风节孰为尊。
有托吟梁父,无求隐鹿门。
白云飞满目,消息任乾坤。
【注释】
1.李先生:指李肃斋。
2.不出非无故: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如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约也,不知其仁;求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礼也,不知其仁;赤也,束帛之使,至自百乘之地,不知其仁。’”原意是说孔子认为子路、冉求、宰予等人都各有所长,但都缺乏仁德。这里用来比喻李先生有才能却不善于施展。
3.世态论:对世俗现象的议论。
4.布衣:指未仕为官之人。
5.孰为尊:哪能算得上尊贵。
6.梁父:古地名,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7.鹿门:山名。
8.风节:高洁的气节。
9.托吟:作诗吟咏。
10.隐鹿门:隐居鹿门山。
11.白云飞满目:形容景色苍茫迷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赠给朋友肃斋李先生的一首诗。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不轻易出仕,有才能而不善于施展,有志于建功立业却甘愿隐居山林的思想感情。
首联“不出非无故”,是说李先生不轻易出仕的原因。“曾将世态论”,说明他之所以不轻易出仕,是因为他认为世间的一切是非曲直都是人为的,而人是有情感的,所以不能像机器一样按部就班地运作。这两句是全篇的总括,表明了李先生的为人和处世原则。
颔联“布衣如可贱”与“风节孰为尊”则是针对上句所提出的疑问进行回答。布衣就是平民百姓,这里的布衣是指李先生本人。“如”,是如同的意思。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穿着布衣就看不起他,那就太没有眼光了。至于“风节”,则是指一个人的操行和节操。“孰为尊”,是说谁能够称得上是值得尊敬的呢?
颈联“有托吟梁父,无求隐鹿门”,是说李先生既有才,又有志向,所以他可以像古代的贤者那样,在社会上有声望,但是他却不愿像他们一样,去追求名利地位。“隐鹿门”,指隐居鹿门山,即隐居山林。“无求”,即不求。
尾联“白云飞满目,消息任乾坤”是说李先生虽然身处山林之中,但是却心系天下大事。他的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就像那满天飞舞的白云一样,无处不在。而他所关注的事情,就如同天地间的风云变化一样,无法预知。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宏大深远,表现了李白那种豪放不羁、独立特行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