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浙江杭州人,字振之,又字我存,号淳庵居士,一号存园叟。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南京工部员外郎、工部水司郎中、太仆寺少卿。
与徐光启笃信耶稣会士利玛窦之学。
天主教徒。
崇祯初年应荐参与历书修订,协助利玛窦修订《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合撰《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圆容较义》等,另有《寰有诠》、《名理探》。
生卒年:1564-1630
明浙江杭州人,字振之,又字我存,号淳庵居士,一号存园叟。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南京工部员外郎、工部水司郎中、太仆寺少卿。
与徐光启笃信耶稣会士利玛窦之学。
天主教徒。
崇祯初年应荐参与历书修订,协助利玛窦修订《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合撰《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圆容较义》等,另有《寰有诠》、《名理探》。
生卒年:1564-1630
这是一首赞美贞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李节妇一生的描绘,表达了对她贞节的赞扬和敬仰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 诗句解读: 1. 当年婴杵门下客,能存赵孤赵不灭。 - “当年”指的是李节妇年轻时,“婴杵门下”可能是指她曾经在赵家做侍女或者妾,“能存赵孤”意为她能保护赵家的孤儿,而“赵不灭”则表示赵家的荣耀没有消失。 2. 已分结发委从夫,为夫存后其夫诀。 - “已分”表示她已经决定跟随丈夫
明浙江杭州人,字振之,又字我存,号淳庵居士,一号存园叟。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南京工部员外郎、工部水司郎中、太仆寺少卿。 与徐光启笃信耶稣会士利玛窦之学。 天主教徒。 崇祯初年应荐参与历书修订,协助利玛窦修订《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合撰《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圆容较义》等,另有《寰有诠》、《名理探》。 生卒年
明代诗人李澄,字天映,是河南开封府陈州西华县人,其诗、赋、散文功力深厚,被周亮工、毛奇龄、陈维崧等名家赞誉。 李澄的诗歌在明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清丽婉约为主,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哲思。他的《卧象山赋集》、《卧象山诗集》和《卧象山文集》等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李澄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好评
沈圣岐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善书和诗余画谱著称。 沈圣岐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字千秋,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仅擅长书法,而且其诗作在明末清初的文学界也占有一席之地。关于沈圣岐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有以下几点值得详细介绍: 1. 艺术成就与影响:沈圣岐的艺术生涯主要集中在他的诗作上,这些作品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松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明朝将领李如松。李如松是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字子茂,号仰城,是明朝著名将领李成梁的长子。他在明朝历史上以武勇著称,尤其是在万历三大征中的表现被广泛传颂。 李如松在军事上的成就令人瞩目,他在万历三大征——平定蒙古、朝鲜、播州的战事中担任要职。特别是在指挥东征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术智慧。他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过去征战的回忆和怀念
明浙江杭州人,字振之,又字我存,号淳庵居士,一号存园叟。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南京工部员外郎、工部水司郎中、太仆寺少卿。 与徐光启笃信耶稣会士利玛窦之学。 天主教徒。 崇祯初年应荐参与历书修订,协助利玛窦修订《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合撰《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圆容较义》等,另有《寰有诠》、《名理探》。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