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婴杵门下客,能存赵孤赵不灭。
已分结发委从夫,为夫存后其夫诀。
夫亡有儿夫不亡,侧出应是夫骨血。
间关且抚双孤雏,不将一死等蠓蠛。
夫存清白甘糟糠,死后流离任冰雪。
风欺雨薄世情非,化石啼鹃黯悲切。
发可断,肢可截,丸有胆,书有荻。
三十年来心是铁,待得儿成拚食贫,衣冠不教亏苦节。
慈母有义方,况乃贞以洁。
培根亦何深,孙枝茂瓜瓞。
高唐已驻逐夫云,滹沱不断清流咽。
赵宗如线行复昌,泉台归报心怡悦。
君不见,除书昨夜下明光,仙郎又领中州臬。
这是一首赞美贞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李节妇一生的描绘,表达了对她贞节的赞扬和敬仰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
诗句解读:
- 当年婴杵门下客,能存赵孤赵不灭。 - “当年”指的是李节妇年轻时,“婴杵门下”可能是指她曾经在赵家做侍女或者妾,“能存赵孤”意为她能保护赵家的孤儿,而“赵不灭”则表示赵家的荣耀没有消失。
- 已分结发委从夫,为夫存后其夫诀。 - “已分”表示她已经决定跟随丈夫,“结发”是指女子结婚时将头发结成发髻,“为夫存后”意味着她在丈夫去世后仍然坚守贞节,“其夫诀”即与丈夫诀别。
- 夫亡有儿夫不亡,侧出应是夫骨血。 - 这里的“侧出”可能是指李节妇虽然已经改嫁,但仍然保留着对前夫的孩子的感情,认为那是自己的骨肉。
- 间关且抚双孤雏,不将一死等蠓蠛。 - “间关”可能是指抚养孩子时的艰难困苦,“抚双孤雏”指抚养两个孩子,“不将一死等蠓蠛”表明她宁愿自己死去也不愿意牺牲孩子的性命。
- 夫存清白甘糟糠,死后流离任冰雪。 - 这里描述了李节妇生前的生活状况,即使生活贫苦也保持着清白,死后仍愿意忍受流离失所的苦难。
- 风欺雨薄世情非,化石啼鹃黯悲切。 - 这里的“风欺雨薄”可能是指恶劣的环境,“化石啼鹃黯悲切”可能是指她像杜鹃鸟一样悲伤地啼叫,形象地表达了她的悲苦和坚韧。
- 发可断,肢可截,丸有胆,书有荻。 - 这句诗可能是夸张的表达,形容李节妇为了坚守贞节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 三十年来心是铁,待得儿成拚食贫,衣冠不教亏苦节。 - 这里的“三十年来”可能是指李节妇多年来的坚持,“心是铁”表示她的心如钢铁一般坚定,“拼食贫”意味着她愿意忍受贫穷,“衣冠不教亏苦节”说明她宁愿失去尊严也要保持贞节。
- 慈母有义方,况乃贞以洁。 - 这里引用了古代的教诲,强调母亲的教导对于子女的品行影响很大,而李节妇的行为正是这种道德观念的体现。
- 培根亦何深,孙枝茂瓜瓞。 - 这里的“培根”可能是指家族的根基或基础,“亦何深”表示这个根基深厚,“孙枝茂瓜瓞”形容子孙繁衍兴旺。
- 高唐已驻逐夫云,滹沱不断清流咽。 - 这两句可能是用神话传说中的高唐、滹沱等地方来象征李节妇坚贞不屈的精神。
- 赵宗如线行复昌,泉台归报心怡悦。 - “赵宗”可能是指赵氏家族,“如线行复昌”表示赵家的事业将会继续繁荣昌盛,“泉台归报心怡悦”则表达了对赵家后代的期待和喜悦。
- 君不见,除书昨夜下明光,仙郎又领中州臬。 - 最后这两句可能是对历史上某个人物的描述,可能是一位清廉的官员(“仙郎”),他被任命为中州的司法长官(“中州臬”)。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李节妇的贞节行为,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以及对忠贞不渝品质的赞赏。诗人通过对李节妇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她不畏艰难困苦、坚守贞操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想象,将李节妇的形象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位女性贞节行为的赞扬。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爱国情怀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