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须。
姜埰弟。
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行人。
兄埰以建言触帝怒下狱,垓尽力营护。
又见署中题名碑有崔呈秀、阮大铖姓名,拜疏请去之。
去官后居苏州。
弘光朝时阮大铖得志,欲杀之。
乃变姓名走宁波,国亡,还吴中卒。
门人私谥贞文先生。
有《筼筜集》。
生卒年:1614-1653
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须。
姜埰弟。
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行人。
兄埰以建言触帝怒下狱,垓尽力营护。
又见署中题名碑有崔呈秀、阮大铖姓名,拜疏请去之。
去官后居苏州。
弘光朝时阮大铖得志,欲杀之。
乃变姓名走宁波,国亡,还吴中卒。
门人私谥贞文先生。
有《筼筜集》。
生卒年:1614-1653
诗词解析与赏析 送杨明远渡江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远行和离别的情感。首句“书记从征日”,说明诗人作为书记官,参与征战的岁月;第二句“军咨入幕年”,表示自己已经参与了多年的军队咨询工作。第三、四句描绘了六朝时期京口(今江苏南京)的壮丽景色,以及万里之遥的海门船。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希望他在菊花前早日归来的愿望。 译文 书记官随军征战的日子里,军务咨询成为你忙碌的一部分。
诗句释义 - 飘飘杨白花:描述杨树的白色花朵轻盈飘散的景象。 - 溶溶大江水:描绘长江水波荡漾、温柔流动的景象。 - 天衢既阻修,良人隔万里:表达因距离遥远,不能相见的无奈和惆怅。 - 妾身如飞蓬:比喻妻子如同随风飘动的蒲公英,无根无依。 - 贞洁聊自矢:用“贞洁”自勉,表示坚守节操的决心。 - 朝立青云端,暮倚朱楼里:形容早晨在云端站立,夜晚则靠在高楼上,形象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
法螺庵秋居同徐枋作 寂寞重阳后,秋林晚更花。 月高沙宿雁,风劲树翻鸦。 卷幔丹梯远,悬灯竹院斜。 定知愁病日,坐稳胜还家。 注释: 1. 寂寞重阳后:在重阳节过后的寂寞感。 2. 秋林晚更花:秋天的树林里,晚来的花儿更加娇艳。 3. 月高沙宿雁:月亮升起,大雁在沙滩上休息。 4. 风劲树翻鸦:强劲的风吹过,树上的乌鸦翻飞。 5. 卷幔丹梯远:拉开窗帘,远处的楼梯像红色的梯子一样。 6.
【注释】 1. 楚山:指吴地。2. 良璞、奇琛:都是美玉的代称,指有才能的人。3. 投之非其主:把美玉献到不善于发现人才的主人那里。4. 谁能明我心:谁能够理解我的心?5. 掩袖向前浦:袖子遮住了前襟,向江边走去。6. 丹岑:青山,丹岑即丹山,这里泛指青山或青山之南。7. 蓬岛: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吴地。8. 白日忽以沈:太阳突然沉落。9. 北首瞻行旅:面向北方,眺望远方的行人。10.
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须。 姜埰弟。 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行人。 兄埰以建言触帝怒下狱,垓尽力营护。 又见署中题名碑有崔呈秀、阮大铖姓名,拜疏请去之。 去官后居苏州。 弘光朝时阮大铖得志,欲杀之。 乃变姓名走宁波,国亡,还吴中卒。 门人私谥贞文先生。 有《筼筜集》。 生卒年
姚氏并非明代诗人,实际上,“姚氏”是明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和书画家,名为姚绶。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位明代文人姚绶的生平事迹、成就与影响: 1. 个人背景 - 姓名与字号:姚绶,字公绶,号谷庵,又号仙痴、丹丘生、谷庵子。这些字号不仅反映了其艺术追求,也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态度。 - 出身与家庭:姚绶出身于桐城麻溪姚氏家族。这样的家族背景为他的文化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 文学成就 -
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须。 姜埰弟。 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行人。 兄埰以建言触帝怒下狱,垓尽力营护。 又见署中题名碑有崔呈秀、阮大铖姓名,拜疏请去之。 去官后居苏州。 弘光朝时阮大铖得志,欲杀之。 乃变姓名走宁波,国亡,还吴中卒。 门人私谥贞文先生。 有《筼筜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