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应征,字酉卿,号我望,别号丈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
倪应征生于1587年,卒于1659年,他的诗作《丈石诗集》二卷,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倪应征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传诵,其诗作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至今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倪应征,字酉卿,号我望,别号丈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
倪应征生于1587年,卒于1659年,他的诗作《丈石诗集》二卷,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倪应征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传诵,其诗作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至今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七十自言 - 关键词:“七十”和“自言” - 注释:“七十”指诗人已经年满七旬,这里可能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译文:“七十年来剩此身”,表示七十年来只剩下了自己的身体。 2. 物情阅尽且欣欣 - 关键词:“阅尽”和“欣欣” - 注释:“阅尽”意味着经历了许多事情,对世间的人情世故有了深刻的认识。 - 译文:“物情阅尽且欣欣”,表示虽然经历了很多世事变迁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侍从的侄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深厚传统的骄傲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期望。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世德深培已百年,梦梦时欲问苍天。 - “世德深培”指的是世代传承下来的美德和才能。“百年”表示时间已经很长。“梦梦”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梦境或者对未来的憧憬。“时欲问苍天”意味着诗人想要询问苍天,关于他的家族和子孙的未来。 2. 图南未落孙山后,奏赋应居元白先。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风华已逝,仅剩那件破旧的皮裘。我在这湖山间漫步六十年了。 剑气逼人,诗骨清冷,韵律高超,花社墨香四溢。 仙源路近,桃树千树,尘世纷扰,一瓯茶足以解忧。 此中自有乐趣,何必去海外寻觅仙境? 注释: 1. 风华刊落:指时光流逝,美好年华已经过去。刊落,消失。 2. 骦裘:古代一种用野兔毛制成的裘衣。 3. 逸宕湖山:形容诗人自由自在地在湖山之间游玩。逸宕,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幽居 半亩茅茨千卷书,数竿修竹荫阶除。 月将素影供清夜,鸟送新阴伴索居。 艺药治畦花罥草,□臣觅句蝶翻裾。 悠闲闲到无聊处,漫学相如赋子虚。 注释: 幽居:隐居的生活。 茅茨:简陋的房屋。 艺药:种植药用植物。 □臣:指《汉书张骞传》中的张骞,他出使西域,通晓西域各国的情况,对汉代的丝绸之路开辟有很大贡献,后人称他为“□臣”。 悠然自得:形容心情舒畅,神情安闲。 赏析:
【解析】 “青囊”指药囊。“芒鞋未忍藏”中的“芒鞋”是草鞋,“未忍藏”是说舍不得穿,说明久病卧床,对外界的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好奇。诗人因生病而感到无聊,就想到要出门采药。“采药山中忘历日”中的“历日”即日历,说明诗人在山间采药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秋风细细逐沧浪”中的“沧浪”是指江水。“细风”与“秋风”相呼应,写出了秋天的天气,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因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好季节。
倪应征,字酉卿,号我望,别号丈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 倪应征生于1587年,卒于1659年,他的诗作《丈石诗集》二卷,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倪应征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传诵,其诗作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至今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明代诗人倪辅,字良弼,是浙江平湖人,他的成就和经历在历史上并不显著。 倪辅的生平主要集中在他作为官员的政治生涯上。他在天顺八年中进士,随后历任吏部主事、湖广参政等职务。尽管具体成就不详,但他在任内的政绩或文学贡献仍可从现存作品中略见一斑
明代诗人徐申乾,字周翰,号绥斋,是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人。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是一位颇具才华的文学家。 在《题洛伽山·鲸波浩渺信无涯》中,徐申乾以“鲸波浩渺信无涯,帆外名山小白华”描绘出一幅辽阔壮丽的自然画卷,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到的诗风。同时,他的生平也颇为传奇。徐申乾由乡举除蕲水知县,后改上饶,最终征授刑部主事。昭圣太后弟张延龄得罪系狱,明世宗欲杀之
倪应征,字酉卿,号我望,别号丈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 倪应征生于1587年,卒于1659年,他的诗作《丈石诗集》二卷,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倪应征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传诵,其诗作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至今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