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夫,原名徐必达,明代诗人
明浙江秀水人,字德夫。
万历二十年进士。
授溧水知县。
筑石臼湖堤,奏除齐泰姻戚子孙军籍。
天启初累官至右佥都御史督操江军,击破进向徐州之白莲教军。
迁兵部侍郎,以拾遗罢官卒。
有《南京都察院志》、《光禄寺志》等。
生卒年:?-?
德夫,原名徐必达,明代诗人
明浙江秀水人,字德夫。
万历二十年进士。
授溧水知县。
筑石臼湖堤,奏除齐泰姻戚子孙军籍。
天启初累官至右佥都御史督操江军,击破进向徐州之白莲教军。
迁兵部侍郎,以拾遗罢官卒。
有《南京都察院志》、《光禄寺志》等。
生卒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意是解答诗歌题目的基础,答题时应先借助诗文的注解、参考答案和诗句中重点词语及修辞手法来分析判断,再进行具体的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绝。诗人以“脱巾”为由,借酒消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苦闷心情。 前两句写宴集时的情景。“帻山山寺倚江隈”,点出地点。“巾山”,即巾子山,位于今江西南昌市西南。“山寺倚江隈”,说明山寺靠近江边。这一句写山寺临近江边
【注释】 南陵:今安徽繁昌东南,是古代南北交通的要道。 青山路:青山环绕的小径。 瑟瑟松风:形容秋风瑟瑟吹动松枝的声音。 飞鸟自来人自去: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人则随着自己的意愿离去。 马蹄蹴碎万重云:骏马奔腾而过,蹄下掀起了层层云雾。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南陵路上所见所感。首句“登登不尽青山路”,以“登登”二字状山中小路之曲折回环,又以“尽”字见其遥远漫长。“青山”点题。次句“瑟瑟松风到处闻”
明浙江秀水人,字德夫。 万历二十年进士。 授溧水知县。 筑石臼湖堤,奏除齐泰姻戚子孙军籍。 天启初累官至右佥都御史督操江军,击破进向徐州之白莲教军。 迁兵部侍郎,以拾遗罢官卒。 有《南京都察院志》、《光禄寺志》等。 生卒年:?-
明代诗人徐元献,字尚贤,号梓庭,是徐霞客的太祖父。 徐元献出生于1454年,他的家族在文学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他的一生充满了才华和成就,不仅在明成化十六年取得了科举经魁,更是留下了丰富的文集。徐元献不仅是徐霞客的家族成员,也是一位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传颂,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理解和深刻表达
明四川嘉定州人,字用光,一作用先。 正德三年进士。 授大理评事。 擢御史,巡抚贵州,镇压乖西苗阿杂等起事。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下狱,文华抗疏救之,不纳。 帝遗中官迎佛乌斯藏,马昂纳怀孕女弟于帝,文华均力谏。 寻以所上宗庙礼仪,忤帝,黜为民。 世宗即位,复官,为大理少卿。 大礼议起,忤张璁、桂萼意,借故戍边,卒于道。 生卒年:?-
明代诗人徐鹢是明朝后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他的生平: 1. 基本信息:徐鹢,字惟和,福建闽县人,是徐熥的兄长。他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具体年代为1561—1599年之间,逝世于同一时期或稍晚,享年不详。徐熥在明代文学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多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与推崇。 2. 文学成就:在诗歌方面,徐熥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见长。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俯仰古今,错综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