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原名华善继,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45,卒于公元1621
华善继是明代的诗人。
字孟达,号济川,生于1545年,卒于1621年。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明华允诚等重编的《华氏传芳集》卷六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曾任浙江布政司都事、桐乡和昌化知县等职,并有惠政表现。在嘉靖年间,他还被目为“四十子”之一。
孟达,原名华善继,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45,卒于公元1621
华善继是明代的诗人。
字孟达,号济川,生于1545年,卒于1621年。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明华允诚等重编的《华氏传芳集》卷六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曾任浙江布政司都事、桐乡和昌化知县等职,并有惠政表现。在嘉靖年间,他还被目为“四十子”之一。
【注释】 ①倚棹:指诗人倚着船桨。②他乡:此处代称故乡。③泉甘:泉水清甜,比喻生活优裕。④木散:树叶落尽。⑤时人:同辈的人。⑥骨肉:父母兄弟。⑦轻:轻视。⑧浮云过客情:浮云像过客一样飘忽不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舟中述怀,抒发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首句“高城片雨外”,写诗人登舟后所见的高城,城外只有几丝细雨;“乱蝉呜”,点出时节正是初秋。两句写景虽不惊人,但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凄迷
【注释】 高树:高大的树木。留残雨:指雨水尚未完全退去。层城:高耸入云的城楼。晚烟:傍晚时的烟雾。菰米:菰菜做的米饭。架满豆花鲜:形容架上豆花繁多、新鲜。狂奴:豪爽放荡的男子。长吏:地方长官。怜:怜爱,同情。不因公事暇:没有闲暇的时间。那赋白云篇:哪能吟诵《白云篇》。《白云篇》:即《白云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以“高树”写残雨,以“层城带晚烟”写暮霭;次句写菰米熟了
【注释】 ①春尽:春天即将过去。 ②客衣轻:指旅途辛苦劳累的身体感到疲惫,衣服也显得轻薄了。 ③燕以飞虫下:燕子在天空飞翔,落在地面的昆虫。 ④鱼因落絮惊:鱼因为飘落的柳絮而惊动。 ⑤云忘:忘记了什么? ⑥拙宦:指官场生涯。拙,不熟练、不聪明;宦,做官。 ⑦躬耕:亲自耕作,指隐居田园生活。躬,亲自。 ⑧新移竹:刚栽种的竹子。 ⑨清风叶叶生:风儿轻轻吹过,竹子的叶子摇曳生姿。 【赏析】
注释: 灌园:种菜。 未得餐霞去,还来学灌畦:没有机会吃到云霞的美食就去学习种菜了。 杜门芳草绿,听雨药苗齐:闭门不出,看到满园的芳草和雨滴打落的药苗。 世事看蕉鹿,心情问木鸡:世间的事物如同鹿群奔跑一样混乱,我的心情如同一只呆立不动的木鸡。 接离休倒着,花下恐相迷:离开后回来的路上可能迷失方向,担心在花下被迷惑了双眼。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华善继是明代的诗人。 字孟达,号济川,生于1545年,卒于1621年。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明华允诚等重编的《华氏传芳集》卷六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曾任浙江布政司都事、桐乡和昌化知县等职,并有惠政表现。在嘉靖年间,他还被目为“四十子”之一
华恩是明代的著名诗人,以诗作《自适》、《端午午后独坐偶成二绝》等知名。 华恩(1467-1543),字诚之,出生于无锡,他一生嗜学精研,尤其擅长诗词创作。华恩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其中《自适》一诗尤为人们所称道:不营家业笑痴愚,镇日看书足自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华仲亨是明代的诗人,字起光,号芝台,是无锡人。 他的生平可以追溯到他早年在国子监的学习经历。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学者,他曾在武英殿担任中书舍人。尽管他的官职显赫,但他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选择告假归隐,这反映了他在追求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在驱动力。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使他在文人群体中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在与汪道昆、王世贞等人的南屏社中,他更是展现了自己对诗词创作的独到见解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