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光,原名华仲亨,明代诗人
华仲亨是明代的诗人,字起光,号芝台,是无锡人。
他的生平可以追溯到他早年在国子监的学习经历。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学者,他曾在武英殿担任中书舍人。尽管他的官职显赫,但他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选择告假归隐,这反映了他在追求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在驱动力。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使他在文人群体中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在与汪道昆、王世贞等人的南屏社中,他更是展现了自己对诗词创作的独到见解和才华。
起光,原名华仲亨,明代诗人
华仲亨是明代的诗人,字起光,号芝台,是无锡人。
他的生平可以追溯到他早年在国子监的学习经历。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学者,他曾在武英殿担任中书舍人。尽管他的官职显赫,但他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选择告假归隐,这反映了他在追求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在驱动力。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使他在文人群体中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在与汪道昆、王世贞等人的南屏社中,他更是展现了自己对诗词创作的独到见解和才华。
诗句释义 1 西园晚涉:西园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晚涉意味着在傍晚时分到那里。 2. 为厌区中扰:因为厌倦了世俗的纷扰。 3. 而今物外情: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情感。 4. 日暄梅动色:太阳温暖,使得梅花似乎也在轻轻颤动。 5. 风细竹无声:微风轻拂,竹林中没有声音。 6. 瘦石扶云立:瘦弱的石头支撑着云雾,显得格外高耸。 7. 疏杨傍水生:稀疏的杨树依偎在水面旁生长。 8.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注意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青山当去路,黄叶满前村”的意思是,青山挡在了去路上,黄叶铺满了村前的道路。“幽赏已云足,浮生无可言”,意思是说:我这次的幽静的赏景已经满足了我的心愿,对这短暂的人生也无需多言。“纷纷看归鸟,落日倚南轩。”意思是:看着归巢的鸟儿,太阳就要落山了,我倚在南面的窗户边。 【答案】 译文: 送走客人偶然出门,归来仍掩门。 青山挡住去路
秋夜再宿安茂卿西林次陈性甫韵却寄 丛林合沓隐丹邱,还指松头倚画楼。 兰桨共移明月夜,绮窗遥对乳峰秋。 阶前蟋蟀寒偏急,池上芙蓉晚更幽。 寄语陈遵莫投辖,春来还拟复同游。 注释: 丛林合沓:形容树木丛生的样子。 隐丹邱:隐居的地方。丹邱,即丹丘,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还指松头:回到山中,指着松树的顶端。 画楼:指精美的楼阁。 兰桨:用兰草制成的桨。 绮窗:精美的窗户。 寒偏急:天气寒冷更加急迫。
夏日南园即事 山畔倚层楼,群公暇日游。竹深亭不暑,树密径先秋。 幽鸟啼残梦,寒泉泻积愁。羲皇原不远,高枕此林邱。 注释:在山的旁边依着高楼,众位官员闲暇时游玩。竹林里很深处亭子不觉得炎热,树木茂密小路上先到了秋天。小鸟在鸣叫着仿佛在唱着余下的梦,清冷泉水流泻着积聚的忧愁。原来羲皇时代并不遥远,高枕无忧地就在这里了。 赏析:《夏日南园即事》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
【注释】 1、秋杪:指秋季末。 2、徐太学:人名,不详。 3、石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 4、公车:指科举考试的考场。 5、岁寒:指一年中寒冷的季节,比喻岁月。 6、别去:离别。 7、漫挥:随意挥洒。 8、他日泪:将来的泪水。 9、旧时欢:过去的欢乐。 10、兰舟:用香木做的船,代指游船。 11、湖寺:湖泊中的寺庙。 12、寻僧:寻找僧人。 13、霁色:雨后天空放晴的景象。 14、漫漫
丛林合沓隐丹邱,还指松头倚画楼。 兰桨共移明月夜,绮窗遥对乳峰秋。 阶前蟋蟀寒偏急,池上芙蓉晚更幽。 寄语陈遵莫投辖,春来还拟复同游
公车赋罢出长安,千里还家共岁寒。 别去漫挥他日泪,相逢但说旧时欢。 兰舟载酒乘秋晚,湖寺寻僧到日残。 天为故人开霁色,近城风雨又漫漫
华恩是明代的著名诗人,以诗作《自适》、《端午午后独坐偶成二绝》等知名。 华恩(1467-1543),字诚之,出生于无锡,他一生嗜学精研,尤其擅长诗词创作。华恩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其中《自适》一诗尤为人们所称道:不营家业笑痴愚,镇日看书足自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华善继是明代的诗人。 字孟达,号济川,生于1545年,卒于1621年。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明华允诚等重编的《华氏传芳集》卷六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曾任浙江布政司都事、桐乡和昌化知县等职,并有惠政表现。在嘉靖年间,他还被目为“四十子”之一
秦瀹,明代诗人,字仲孚,号务本。他是无锡人,是明末清初的锡山秦氏家族成员之一,也是秦旭的三子,工诗画,多才艺。他的诗歌风格别具一格,既有清新疏雅之气,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关于秦瀹及其作品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简介 - 基本信息:秦瀹,字仲孚,号务本,生于正统庚申年(1440),卒于正德丁丑年(1517)。 - 家族背景:他是秦旭的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