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厌区中扰,而今物外情。
日暄梅动色,风细竹无声。
瘦石扶云立,疏杨傍水生。
高楼供远眺,诗思陡然清。
诗句释义
1 西园晚涉:西园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晚涉意味着在傍晚时分到那里。
- 为厌区中扰:因为厌倦了世俗的纷扰。
- 而今物外情: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情感。
- 日暄梅动色:太阳温暖,使得梅花似乎也在轻轻颤动。
- 风细竹无声:微风轻拂,竹林中没有声音。
- 瘦石扶云立:瘦弱的石头支撑着云雾,显得格外高耸。
- 疏杨傍水生:稀疏的杨树依偎在水面旁生长。
- 高楼供远眺:高楼提供了一处可以远眺的地方。
- 诗思陡然清:诗思变得格外清晰、明朗。
译文
厌倦了世俗的喧嚣,现在只想在自然中寻找平静。
太阳温暖,使得梅花仿佛在轻轻摇曳,而微风细密,竹林里却寂静无声。
瘦弱的石头支撑着云雾,显得高耸入云;稀疏的杨树依偎在水面旁生长。
在高楼之上,我找到了一个可以远眺的地方,我的思绪也因此变得格外清晰、明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句“西园晚涉”设定了一个宁静的自然背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逃离尘世喧嚣的心情,这种情感贯穿全诗。
在诗中,通过对季节变化(日暄梅动色)、风力和天气的变化(风细竹无声)以及自然界中的具体景物(瘦石扶云立、疏杨傍水生)的描述,诗人细腻地捕捉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静谧和平和。
诗的最后两句,“高楼供远眺”,不仅描绘了诗人观察自然景色的位置,也象征着他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在这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状态下,诗人的诗歌创作灵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清晰的诗思。这两句也呼应了整首诗的主旨,即通过亲近自然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