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川南充人,字元忠,号元垒,陈以勤子。
隆庆二年进士。
授编修。
为日讲官历詹事、吏部侍郎,与诸臣请立太子,虽未得允,而三王并封中止。
万历二十一年秋,擢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
寻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二十三年,言官同时落籍者二十余人,于陛上疏力救。
改文渊阁。
在直庐常以帝拒谏为忧。
卒谥文宪。
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益究经世学,尝参与预修世、穆两朝实录,并以副总裁编辑国史。
有《万卷楼稿》。
生卒年:1545-1596
明四川南充人,字元忠,号元垒,陈以勤子。
隆庆二年进士。
授编修。
为日讲官历詹事、吏部侍郎,与诸臣请立太子,虽未得允,而三王并封中止。
万历二十一年秋,擢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
寻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二十三年,言官同时落籍者二十余人,于陛上疏力救。
改文渊阁。
在直庐常以帝拒谏为忧。
卒谥文宪。
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益究经世学,尝参与预修世、穆两朝实录,并以副总裁编辑国史。
有《万卷楼稿》。
生卒年:1545-1596
【解析】 “两度”,第二次,表示多次。仙坪:指仙山。回俗驾:返回世俗的驾车。烟霞绝巘(yǎn):形容山峦重叠,云雾缭绕,景色非常壮观。兴难忘:使人心旷神怡。芒屩(lú):用草编织成的鞋,古代的一种鞋子。青藜杖:青色竹制的拐杖。裹黄精白石粮:把黄精和白石装入口袋中。掌上芙蓉囊五露:手掌上装有像荷花一样的口袋装五样露水。沆瀣(hàngsài)挹三浆:用嘴吹吸三种液体。中峰顶:最高的山峰。坐啸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天上成了鹊桥,人间化成印迹,都很慢。自从栖息在上苑,再难向南枝飞去。拂羽的琼花凋落,穿林的宝树垂挂。夜飞绕明月,清晨语噪晴曦。表瑞巢堪咏,怀仁鷇可窥。皇家时有喜事,先报九重知。 注释如下: 1. 花枝独鹊:鹊(即喜鹊)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好消息和喜庆。鹊在天空中飞舞,有时落在树枝上,有时落在地面上,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所以这里的“花枝”指的是树上的树枝
【注释】1.宣庙御笔马:指唐玄宗御笔亲书的“天厩图”。2.宝绘传神骏:指画中马匹神采生动如活。3.权奇尺素收:指权奇(即权奇,唐代著名画家)以绢本画马而闻名,这里指权奇用绢本绘制了“天厩图”。4.蹄攒双碧玉:指画中的马足下有两块碧色的玉石。5.文散五花虬:指画中的龙纹散乱如五彩斑斓的虬蛇。6.赤汗当沾臆:指画中的马身上有红色斑驳如汗水。7.黄金为络头:指画中的马脖子上挂着黄金制成的装饰品。8
登华至青柯坪纪胜 其四 铁索金梯苦未攀,半山台榭亦开颜。 秦城北漠寒烟外,汉阙南山夕照间。 云栈千盘平若荠,龙门一曲细如环。 奇游恨不通仙史,紫气空留百二关。 注释: 1. 铁索金梯苦未攀,半山台榭亦开颜:指攀爬铁索和金阶梯的艰难险阻,但攀登到一半时,看到台榭已经开放,心情也随之开朗。 2. 秦城北漠寒烟外,汉阙南山夕照间:描绘了秦城(今陕西咸阳)北部的寒冷景象和汉阙(古代宫殿建筑的一种形式
注释:在登上华顶后到达青柯坪,这里景色优美,让人心旷神怡。我怀疑是三座仙人驾鹤飞来。峡谷里雾气弥漫,云层高耸,仿佛有仙人卧在崖壁之上。峭壁如同巨灵劈开一般陡峭,山石像巨龙一样蜿蜒盘踞。银河倒挂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阳光照耀下雨点闪烁;石头上刻着的鼓形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雷声轰鸣。我希望能在这里搭建茅屋,依偎在玉井旁,不再担心蕊笈和丹台被封闭。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华顶至青柯坪一带风景的诗
【诗句释义】: 偶从灵岳访真源,秀插青冥势自尊。 潭底五龙盘地轴,崖端双鹜划天门。 攀萝欲借金仙掌,散发宜窥玉女盆。 自有芙蓉三尺在,莲花十丈岂须论。 【译文】: 偶然从灵山拜访到仙境,美丽挺拔直插云霄的山峰。 湖底的五个龙形石柱像五条龙盘踞在地下,崖端的两只鸳鸯像鸟儿飞翔在天空的门楼。 想要攀爬藤萝,想借仙人的手掌,想散开头发,想窥探仙女的盆。 只要荷花三尺高就够了,何必去比较十丈高的莲花呢
注释:金台观:指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在长安建造的金銮殿,又称金光宫、明光宫。 丹岩玉洞倚云平,十二雕栏瞰五城:丹岩玉洞指的是金銮殿,它坐落在华山脚下的一座山崖之上,背靠蓝天白云,俯瞰着长安城的东、南、西三面。 阁道西来通阆苑,渭川东去入蓬瀛:阁道是通往阆苑(神话中的仙人居住地)的通道,渭川是指渭水,东流进入蓬莱、瀛洲。 钓璜人远螭谁获,祠宝台湮雉自鸣:钓璜人指的是汉武帝时的一位方士
郭球,字友虞,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送鲁怀杨北上》的七言绝句而闻名。 字友虞,出生于槜李(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其生平经历和成就在现存文献中并未有详细的记载。郭球的母亲在早年便去世,导致他从小就失去了视觉能力,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活,反而以自己的方式继续书写人生。他以舌部感觉甜润,使得自己能够看到世界,这一特点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得到了体现
袁道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清代诗人。明代的著名诗人包括唐寅、李梦阳等。袁道是清代的诗人,他的生平和成就多见于后世的文学研究与评论中。 袁道(1654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字石公,号六休,出生于今湖北公安县。他与同时代的袁宏道(1568年—1610年)是兄弟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当时的文人追求模拟秦汉或盛唐诗风的风气。这一文学观念对后来的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四川南充人,字元忠,号元垒,陈以勤子。 隆庆二年进士。 授编修。 为日讲官历詹事、吏部侍郎,与诸臣请立太子,虽未得允,而三王并封中止。 万历二十一年秋,擢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 寻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二十三年,言官同时落籍者二十余人,于陛上疏力救。 改文渊阁。 在直庐常以帝拒谏为忧。 卒谥文宪。 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益究经世学,尝参与预修世、穆两朝实录,并以副总裁编辑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