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屠侨,字安卿,号东洲,浙江鄞县人。他是一位以清正著称的官员和文学家,曾历任多个官职,并在晚年获得赠予的谥号“简肃”。他的诗作数量虽不如其他一些诗人那般丰富,但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他的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
屠侨的生平事迹体现了明朝时期士人的担当与作为,他在官场上的清廉正直、直言不讳以及在文学上的成就,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屠侨及其作品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及其变迁,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追求。
明代诗人屠侨,字安卿,号东洲,浙江鄞县人。他是一位以清正著称的官员和文学家,曾历任多个官职,并在晚年获得赠予的谥号“简肃”。他的诗作数量虽不如其他一些诗人那般丰富,但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他的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
屠侨的生平事迹体现了明朝时期士人的担当与作为,他在官场上的清廉正直、直言不讳以及在文学上的成就,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屠侨及其作品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及其变迁,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追求。
【注释】: 水东驿道中炎(yán)海东来路,龙川曲避沙。 江村孤驿舍,竹屋几人家。 地瘠春无菜,山稠树少花。 瘴烟愁未已,汗漫薄天涯。 译文: 从炎热的海边向东而来的道路,在曲折的龙川上躲开流沙。 江村里孤零零的一个驿站,只有竹屋几间供人们居住。 土地贫瘠春天没有蔬菜,山多树木花儿很少。 瘴气浓密忧愁还未消除,我在辽阔天地间漂泊不定。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全诗写于诗人赴广州途中所作
【注释】 1. 南山北山曲(曲音qu):指灵源寺所在的地方,在浙江绍兴。 2. 东寺西寺连:指灵隐寺和上天竺寺、下天竺寺等。 3. 天设幽遐地:天造地设幽静的去处。 4. 僧分自在缘:和尚们自在自得,与世无争。 5. 岩潭伏龙虎:岩石上藏着龙、虎,潭水中有蛟龙出没。 6. 钟磬出云烟:钟声悠扬,磬声清脆,仿佛从云烟中传来。 7. 为有重游日:因为还有重游的日子。 【赏析】
小溪驿南行野泊 【注释】蔓草:长满青苔的草木。清溪岸:清澈的溪流岸边。苍烟:指远处山峦上的烟雾。锦树:色彩绚丽的树木。凫鸭:野鸭。沙:水边的细沙。松篁:松树林,竹林。鼓柝:击梆子的声音。 译文:小溪边,我驻足停留,晚霞映照在江面,一片宁静祥和之景。 赏析:诗人在驿站南行途中,偶见清溪两岸,翠绿丛中生长着茂盛的草丛,而夕阳正悬挂在天边,斜阳将余晖投射在清溪上,使整个溪流都显得格外宁静。此时
访永乐废寺 空山寺已废,寂莫枉登临。 古殿馀茅屋,残僧倚暮林。 溪桥自流水,云树伴孤岑。 兴废乾坤事,因兹感慨深。 注释: - 空山寺已废:空山里的寺庙已经废弃了。 - 寂莫:寂静、寂寞。 - 枉登临:徒劳地登上这座寺庙。 - 古殿馀茅屋:古老的殿堂只剩下茅草屋顶。 - 残僧倚暮林:残留的僧人依靠着傍晚的树林。 - 溪桥:小溪旁的桥梁。 - 自流水:从溪流中流出的水。 - 云树
注释:兄弟和我一同在江边送行,我乘船进入南海。 宦途不顺时,我常常失去方向;路途遥远时,我任由自己迷失方向。 秋天到了,江面上月色如洗,风很大,客人们的衣服都被吹得飘起来了。 家人依依不舍,我们尽情地饮酒作歌。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兄弟和侄儿们为他饯行的席间,即兴赋诗的。诗人通过描绘秋夜江上别情离绪,表达了对兄弟们的深情厚意。首联写离别的地点和时间,二联写离别时的心情和态度,三联写江边的景致和心情
【注释】 1. 龙川山行:指作者在龙川(今属广东省)的山中行走。龙川,古县名,故址在今广东省龙川县境。谢舟楫:谢绝了摆渡人的船只。龙江,即龙川,在今广东省东北部。谢舟楫,指远离官场,归隐山林。东麓:山之东麓,指龙川的东面。事晨征:从事清晨的劳动或活动。 2. 寒雨初开霁:春寒料峭,细雨刚停。开霁,天气放晴。 3. 草树隔年荣:草木树木相隔一年才繁茂一次。 4. 瞑目肩舆里:闭目靠在轿子里休息
大庾山口晚兴 高山屏西日,未晚溪欲昏。 百丈援滩势,丛篙避石根。 火明依岸宿,人静听沙喧。 家室天涯共,扁舟忆故园。 注释: 1. 高山屏西日:高山阻挡了西边的太阳,形容山高林密。 2. 未晚溪欲昏:傍晚时分,溪水已经快要昏暗。 3. 百丈援滩势:百丈高的悬崖上有激流,需要攀援才能到达。 4. 丛篙避石根:丛生的竹子在岩石上生长,需要避开岩石才能通过。 5. 火明依岸宿:火光照亮了岸边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高阁临波迥,轻云匝寺阴。” - 高阁临波迥:描绘了一座高耸的阁楼俯瞰着水面,显得非常遥远和开阔。 - 轻云匝寺阴:描述了天空中轻薄的云朵环绕在寺庙周围,增添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2. “溪声千古壮,雨意万山深。” - 溪声千古壮:强调的是溪水的声响穿越时空的长河,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和宏大的听觉体验。 - 雨意万山深:表达了连绵不断的雨意渗透进群山之中,给人一种深沉
解析 诗句释义及分析: 1. “路转千溪曲,泉分万壑声。” - “路转千溪曲”描绘了道路在行进中突然转向,周围出现了众多弯曲的溪流。这表达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变化多端和丰富。 - “泉分万壑声”则形容了山谷中的泉水声如万道,此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宏伟与生机。 2. “溪云横夕景,山馆息炎程。” - “溪云横夕景”形象地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彩横亘,与夕阳相映成趣的美景。 -
【解析】 此题是鉴赏诗歌,注意从内容、手法、主题三方面分析。 “二月倾寒雨,龙川逆挽舟。”这两句写诗人在船上观雨,感受寒意,并由此引出下文。 “山云凝欲冻,瘴雾湿难收。”这两句描写山间的云雾,写出了山中的寒冷和潮湿。 “古树侵江碧,奇峰峙水幽。”这两句写景。古木参天,江水清澈如碧玉,奇峰屹立,幽深秀丽,令人留连忘返,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沾濡何所适,独酌赋清游
高萼是明代的诗人,字汝实,是贵池人。 高萼在嘉靖辛卯年考中了举人,并被选为南康知县,之后又迁至温州府任职。他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不仅以诗歌见长,还在其他文学形式中有所涉猎和贡献。高萼的代表作品《馀春》便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五言律诗,其中蕴含着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情体验。《余春园日胜》等作品展示了他对四季变化、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高直”是明代诗人,字惟清,号梅庵。他出生于无锡,是碧山吟社十老之一。关于高直的生平和作品,以下是一些详细信息: 1. 生平与身份 - 基本信息:高直,字惟清,号梅庵,生于明朝。 - 籍贯:他是无锡人。 - 文学成就:高直在诗坛有着较高的地位,被誉为碧山吟社十老之一。 2. 作品风格 - 诗歌特点:高直擅长写诗,有和三体唐诗的成就,其诗歌艺术特色鲜明。 - 代表作品
明代诗人屠侨,字安卿,号东洲,浙江鄞县人。他是一位以清正著称的官员和文学家,曾历任多个官职,并在晚年获得赠予的谥号“简肃”。他的诗作数量虽不如其他一些诗人那般丰富,但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他的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 屠侨的生平事迹体现了明朝时期士人的担当与作为,他在官场上的清廉正直、直言不讳以及在文学上的成就,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屠侨及其作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