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海东来路,龙川曲避沙。
江村孤驿舍,竹屋几人家。
地瘠春无菜,山稠树少花。
瘴烟愁未已,汗漫薄天涯。

【注释】:

水东驿道中炎(yán)海东来路,龙川曲避沙。

江村孤驿舍,竹屋几人家。

地瘠春无菜,山稠树少花。

瘴烟愁未已,汗漫薄天涯。

译文:

从炎热的海边向东而来的道路,在曲折的龙川上躲开流沙。

江村里孤零零的一个驿站,只有竹屋几间供人们居住。

土地贫瘠春天没有蔬菜,山多树木花儿很少。

瘴气浓密忧愁还未消除,我在辽阔天地间漂泊不定。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全诗写于诗人赴广州途中所作,是作者对岭南风光的描写和感受,表现了他对南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南方生活习俗风俗的向往。

“炎海东来路,龙川曲避沙。”此二句点出地点,即诗人由海南往广州的必经之地,并写出了路途之艰难曲折。这里,“炎”字不仅指炎热,还有“炽烈”之意,与后文所写的“瘴烟”相应,表明诗人此行所处环境之险恶、气候之异常。而“龙川”则是一条弯曲的江,诗人选择它作为行旅之路,正说明其地势曲折难行。“曲”字,既点明“龙川”之特点,又为下文“避沙”作铺垫。“沙”字,既是实景,又是虚象。实写沿途之沙丘,虚写旅途的艰难险阻。这一句,既写景又叙事,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旅途艰辛的感受。

“江村孤驿舍,竹屋几人家。”第二联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江村,即江边村寨;驿舍,是供人住宿的小房屋;竹屋,则是用竹子建造的小屋。三句话连用三个地名:“江村”、“驿舍”、“竹屋”,一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生动地再现了旅途中的情景。“江村孤驿舍”,既写景又叙事,寓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旅途寂寞之感。而“竹屋几人家”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几”字,既表明数量有限,又暗示着这些竹屋的主人不多,从而突出了旅途中的寂寞之感。这两句诗,既有对旅途景色的描写,又有对旅途中的感受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第三联“地瘠春无菜,山稠树少花”,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地瘠春无菜”,既写了地理环境之不利,也揭示了当地居民生活困苦的现实。“山稠树少花”,则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种荒凉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旅途之艰辛和孤独之感。

第四联“瘴烟愁未已,汗漫薄天涯”。尾联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瘴烟愁未已”,既表明了路途的遥远和艰难,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虑与不安。“汗漫薄天涯”,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长途跋涉的感慨,又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南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南方生活习俗风俗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