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西阳城人,字金铭,号藐姑。
为诸生时,遍游吴越名胜。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除寿张知县,调曹县。
泰昌时,擢御史。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可垦。
以疏荐赵南星,劾冯铨,遭陷害,戍肃州。
崇祯时起故官,擢刑部侍郎,以谳狱不称旨,落职。
再起为工部侍郎,调南京吏部尚书。
福王立,命理部事,上中兴十议。
为勋臣刘孔昭等指为“奸邪”,乞休。
国亡后,疽发背卒。
有《泊水斋文钞》。
生卒年:1578-1646
明山西阳城人,字金铭,号藐姑。
为诸生时,遍游吴越名胜。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除寿张知县,调曹县。
泰昌时,擢御史。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可垦。
以疏荐赵南星,劾冯铨,遭陷害,戍肃州。
崇祯时起故官,擢刑部侍郎,以谳狱不称旨,落职。
再起为工部侍郎,调南京吏部尚书。
福王立,命理部事,上中兴十议。
为勋臣刘孔昭等指为“奸邪”,乞休。
国亡后,疽发背卒。
有《泊水斋文钞》。
生卒年:1578-164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石塘白云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石塘白云洞 长溪泊水交潺湲,层叠转岫泛崇岩。 川谷径复不可度,容矞偕云与间关。 薄寒中人暾始煜,荏苒云华稠可掬。 不知羽化者阿谁,深锁云霞满石屋。 注释: - 长溪泊水交潺湲:长溪的水声潺潺,回荡在山谷之间。 - 层叠转岫泛崇岩:山峰层层叠叠,云雾缭绕在岩石上。 - 川谷径复不可度:山间的小路又宽又窄,难以通过。 -
点灯行 陋者策疲驴,娟者马则臕。 陋者供昼炊,娟者同渊宵。 嬲杂□日月,光气为之消。 娥娥红妆妇,青丝玉作搔。 沉沉闺閤秀,娇未咏桃夭。 何以罹兹祸,似是业所招。 贼乃诡曰兵,伪建大将旄。 兵又诡曰贼,民敢犯秋毫。 贼尚且狼顾,恐兵尾其尻。 兵则何所忌,歌舞侑酕醄。 我民耳目乱,呼天但号咷。 矢炮不敢发,斗酒不敢邀。 哭愬中丞公,赤子真嗷嗷。 宁可死贼手,无烦方与召。 【注释】 陋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点灯行 旦夕敌无事,主将气益骄。 剥士到骨髓,阊阖深且高。 侧闻河曲贼,强半皆吾曹。 首祸者为谁,曩时弄笔刀。 点灯子副之,主贰岂智骁。 婴城徒自守,掘鼠成坑壕。 今者我为政,盟歃互相邀。 杀此复何有,不如使其逃。 边鄙匪昨日,原野空萧条。 颇闻汾水南,不独财赋饶。 我曹为中权,纵贼为前茅。 主将为后劲,河上乎逍遥。 兵贼如期会,踵接乎掠钞
注释: 1. 洹水才过丹水流,客愁争似水悠悠。 - 洹水(Yuan Shui)指的是一条河流的名称,位于中国河北省。 - 丹水(Dan Shui)也是一条河流,也位于中国的某个地方。 2. 汀洲绿映征袍浅,桃李香迎语鸟柔。 - 汀洲(Ting Zhou)指的是河边的小岛或者湿地。 - 征袍(zhēng páo)是指外出时所穿的长袍。 3. 耽静计将书卒岁,怀人岂但日三秋。 - 耽静(dān
明山西阳城人,字金铭,号藐姑。 为诸生时,遍游吴越名胜。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除寿张知县,调曹县。 泰昌时,擢御史。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可垦。 以疏荐赵南星,劾冯铨,遭陷害,戍肃州。 崇祯时起故官,擢刑部侍郎,以谳狱不称旨,落职。 再起为工部侍郎,调南京吏部尚书。 福王立,命理部事,上中兴十议。 为勋臣刘孔昭等指为“奸邪”,乞休。 国亡后,疽发背卒。 有《泊水斋文钞》
张广是明代的诗人。 字秋江,是明常州无锡人,他的一生与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位诗人,张广的诗词创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他擅长绘画,并且由于他在嘉靖年间被征入京,待诏内廷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并学习当时的文学艺术
明代诗人“张衣”并非已知的著名诗人,而可能是指张元凯。以下是对明代诗人张元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张元凯(约公元1554年前后在世),字左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前后在世。他少受毛氏诗的影响,折节读书,并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再督漕北上,虽有功但不得叙,自免归。 2. 作品贡献: - 张元凯以工诗著称,著有《经进小鸣集》等作品
明山西阳城人,字金铭,号藐姑。 为诸生时,遍游吴越名胜。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除寿张知县,调曹县。 泰昌时,擢御史。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可垦。 以疏荐赵南星,劾冯铨,遭陷害,戍肃州。 崇祯时起故官,擢刑部侍郎,以谳狱不称旨,落职。 再起为工部侍郎,调南京吏部尚书。 福王立,命理部事,上中兴十议。 为勋臣刘孔昭等指为“奸邪”,乞休。 国亡后,疽发背卒。 有《泊水斋文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受先,号南郭。 与同里张溥齐名。 天启四年,同创应社。 里人称溥为西张先生,采为南张先生。 崇祯元年进士。 授临川知县,摧强扶弱,声大起。 并在当地创立文社名合社。 移疾归。 张溥组织复社时,采在临川,不预其事,然声名相联,故攻复社者称溥、采同倡复社;崇祯帝追究时,溥已死,采不得不为之洗刷。 以周延儒为相,事得解。 福王时起礼部员外郎,南京失守,奸人群击之死,已而苏,避之邻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