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苏州府吴江人,字良金。
弘治六年进士。
累官员外郎。
性鲠介,以折辱宦官,左迁东昌府通判。
又疏劾临清镇守太监之罪,武宗从之。
宦官刘瑾怒,使人刺探镤阴事,无所得。
迁兴化同知,又按治瑾族都司刘全之罪。
升湖广佥事。
乞休归,于所居积土为山,植桐其上,自号桐丘。
工诗文,善绘画。
嘉靖中卒。
(《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二〇九)
生卒年:?-?
曹镤
查阅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圈点关键诗句,再进行赏析即可。 “潮落寒江浅,沙陂露水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潮水退去,露出寒凉的江面,沙滩上的水洼里还留下了一些湿痕。诗人抓住秋末冬初江水的清浅特点,描绘了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秋郊晚眺”是全诗的总领,从开头就为全诗定下了悲凉伤感的情感基调。
杨白花 杨白花,一种植物名,又名白木香、木棉花、白木棉等。其花朵洁白如雪,香气四溢,是南方常见的花卉之一。在古代诗词中,杨白花常被用来比喻纯洁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如杨白花般纯洁美丽的少女等。 轻且微,形容杨白花的轻盈娇小;春风吹逐何处飞,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轻拂着杨白花,使其轻轻飘动,仿佛随风飘散; 春阴冥蒙千万里,描述了春天的阴雨天气,天空阴沉,乌云密布,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花小不愁飞不起
霜落天涯草木稀,疏花秋晚独芳菲。 注释:秋天来临,霜降大地,草木凋零稀疏,只有菊花在寒风中独自开放,散发着芬芳。 平生不爱杯中物,懒向西风望白衣。 注释:我平生并不喜欢喝酒,对于那些西风中飘荡的白色衣物也无甚兴趣。 赏析:这首诗以菊花为题,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宁静景象。诗人在霜降之后,看到天边的草木逐渐稀疏,而自己却依然坚守着对菊花的喜爱。他不喜欢酒,更不想去看那西风中的白色衣物
【注释】 山家图:即《山家清供》。 茅屋青山里,居人不务耕。 茅屋:茅草覆盖的房屋。 青山里:山中。 居人不务耕:居住在山中的人不从事农耕。 雨晴携短锸,随处掘黄精。 雨晴:雨后天晴。 短锸(cá):一种农具,形似铲,有刃而宽。锸,同“锸”。 黄精: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肥美,可食,根状茎入药,有补气养阴、滋肾益肺的功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山中游览时所作的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良金。 弘治六年进士。 累官员外郎。 性鲠介,以折辱宦官,左迁东昌府通判。 又疏劾临清镇守太监之罪,武宗从之。 宦官刘瑾怒,使人刺探镤阴事,无所得。 迁兴化同知,又按治瑾族都司刘全之罪。 升湖广佥事。 乞休归,于所居积土为山,植桐其上,自号桐丘。 工诗文,善绘画。 嘉靖中卒。 (《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二〇九) 生卒年:?-
相关推荐
“张翚”并不是明代诗人,而是现代的翡翠商名,因此不存在明代诗人“张翚”的说法。明代中期确实涌现出了许多文学成就显著的诗人,例如张綖(字世文),江苏高邮人,明诗文家、词曲家,他的诗词作品收录在《张南湖先生诗集》中。 关于张綖及其作品,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还涉及词曲领域,并且他与兄经、纮以及其弟绘被并称为“张氏四龙”。正德八年(1513年)张綖曾举人,但八试会试未中
张纪是明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广为流传。下面是一些关于张纪的相关介绍: 1. 生平经历:张纪字齐方,赠光禄卿振德子承荫。他曾经因得罪上司而调任信阳,最终郁郁而终。 2. 诗歌特点:张纪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朴实自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他的代表作有《京口怀古》、《江村春望》等。 3. 文学价值:张纪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才华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良金。 弘治六年进士。 累官员外郎。 性鲠介,以折辱宦官,左迁东昌府通判。 又疏劾临清镇守太监之罪,武宗从之。 宦官刘瑾怒,使人刺探镤阴事,无所得。 迁兴化同知,又按治瑾族都司刘全之罪。 升湖广佥事。 乞休归,于所居积土为山,植桐其上,自号桐丘。 工诗文,善绘画。 嘉靖中卒。 (《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二〇九)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