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第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成就和经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冯一第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他的作品《旦山避暑拟陶三首》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里登高望远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他的其他作品如《月夜取惠泉烹茶》等,也展示了他在诗歌形式上的创新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使得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
冯一第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成就和经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冯一第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他的作品《旦山避暑拟陶三首》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里登高望远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他的其他作品如《月夜取惠泉烹茶》等,也展示了他在诗歌形式上的创新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使得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
【注释】 旦山:即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阳。避暑拟陶:取晋代诗人陶潜(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意指以自然为师,远离尘嚣,避暑于山林之间。筑屋俯城郭,时览物外清:在山脚下盖房,可以俯瞰城市,时时领略到山外的清新空气。闭户纳山影,开窗峰壑生:关上门窗,可以听到山下流水的声响,打开窗子,可以看到山峰的景色。青青万古色,众动自虚盈:山的颜色青苍,历久弥新;山中的草木随着风动,仿佛是空灵的
【注释】 纳凉:乘凉。适我情:适合我的情致。好鸟:指鸣禽。细瞩:仔细观看。偶影:偶然映入眼中的影子。木华荣:树叶繁茂,如木华荣。休夏:休憩夏日的炎热。恣:尽情。时名:时机、机遇。 【赏析】 这是一首拟陶诗,作者通过写自己避暑纳凉的惬意心情,表现了诗人在酷热难耐的夏日里,追求闲适自在的心境。《诗经》中有“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句,《楚辞》中有“余不忍为此态也”句,都是描写自己内心情感的佳作。此诗亦然
【注释】 结庐傍虬龙,树高千百尺。 结庐:在山中建造房屋;虬龙:古代传说中蛟龙的一种,这里指代山峰。 叶响吹江上,橘洲清历历。 叶子:指树上的树叶;叶响:树叶发出的声响;橘子洲:地名,位于湖南长沙市西面湘江中心。 帆影参差去,北望洞庭极。 帆影:船的影子;洞庭:即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译文】 结庐山中傍着虬龙似的山峰,树高达千百尺。 树叶声声吹过江面,橘子洲上的景色清晰可数。
【注释】: 瓶贮冰雪性,炉试蟹松声:瓶中储存着像冰雪一样的茶水,用它来煮茶能听到蟹的叫声和松涛声。 手底矞云影,香分月气明:手底下映出一片云的影子,香气与月光交融,使人感到清幽明亮。 译文: 在月夜之中我取出了惠泉的佳茗烹煮, 瓶中盛放着如冰雪般清澈的茶水,炉火上煮出的茶声就像螃蟹的鸣叫和松树的涛声; 在烹煮时,手上有如仙境一般飘动的云彩影子,香气与月亮的光辉相融合,令人感觉清凉而宁静。
注释:在江边闲行时,天空中的白云飘荡着,映衬出一片晴空。微风拂过远处的树梢,吹动着渡口的船只。 赏析:此诗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野望”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接着,诗人用“江岸闲行处”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江边景象,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第二句“晴云澹一天”则通过“晴云”这一意象,展现出天空的辽阔和澄澈。第三句“微风生远树”
项元汴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字子京,浙江嘉兴人,出生于1525年,逝世于1590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收藏家,还是书画史上最大的私人鉴藏家。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书画的收藏上,还体现在他对绘画和书法的创作与鉴赏上
闵槐,字公甫,号南洲,是明朝的诗人,生于北直隶任丘,即今河北省任丘市。他与兄闵楷一同中乙丑科进士,并曾担任刑部主事,后升任郎中。在甘肃用兵期间,他奉命前往勘察,揭露了镇守太监及总兵隐匿冒功的罪行,并使其伏罪。 闵槐的诗作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颇具特色。《三门砥柱》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社会正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他在处理国家大事上的果断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