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浙江海盐人,字窒甫,号淡泉。
嘉靖二年进士。
授职方主事。
日阅故牍,尽知天下阨塞及士马虚实强弱之数。
为尚书金献民撰《九边图志》。
累官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造船筑城,练兵将,御倭于通州、海门等处,有功。
极言武健之徒,苦无出路,加入倭寇之状,建议广行搜罗,使有出身之阶。
改右都御史,协助戎务。
寻升刑部尚书。
屡忤严嵩,落职归。
通经术,熟悉掌故。
有《吾学编》等。
生卒年:1499-1566
明浙江海盐人,字窒甫,号淡泉。
嘉靖二年进士。
授职方主事。
日阅故牍,尽知天下阨塞及士马虚实强弱之数。
为尚书金献民撰《九边图志》。
累官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造船筑城,练兵将,御倭于通州、海门等处,有功。
极言武健之徒,苦无出路,加入倭寇之状,建议广行搜罗,使有出身之阶。
改右都御史,协助戎务。
寻升刑部尚书。
屡忤严嵩,落职归。
通经术,熟悉掌故。
有《吾学编》等。
生卒年:1499-1566
诗句注释 1. 为忆双泉子:这里的“双泉子”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名字,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亲人。 2. 今秋尚戍边:意味着诗人在秋季时仍在边疆戍守,没有归期。 3. 百年心共苦:百年,即一生;苦,艰难。这句话表达了与双泉子共度一生,共同经历困难和挑战的情感。 4. 万里月同圆:万里,形容距离遥远;圆,圆满。这里表示无论身在何处(千里之外),月亮始终是圆满的,象征着对远方双泉子的思念之情。
注释: 1. 自题百可园 其一:我给自己的花园起名叫百可园。 2. 吾生已如此,抱病对朝晖:我的生命已经如此,抱着病体面对朝阳。 3. 梅老花偏密:梅花开得比较晚,花朵却比较茂盛。 4. 桑柔叶正肥:桑树的树叶正长得旺盛。 5. 隔溪听鸟唤,倚槛看鱼飞:隔着溪水听见鸟儿的叫声,倚着栏杆看鱼儿在水中游。 6. 幽意那不惬:心中那份幽雅的意蕴怎么能不被满足呢? 7. 谁云心事违
彭城 彭城,即现在的江苏徐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要塞。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译文: 徐州是天下最危险的地方,距离万里黄河源头很近。 石头从东南方向断裂坠落,水涛声日夜喧哗。 江淮地区与岛屿相连,齐鲁大地进入平原。 寄语守关的人,不要征收太重的赋税。 注释: 1. 彭城 - 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徐州市。 2. 天下险 - 指彭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译文】 朔方的战马在前开路,摧垮了紫塞;材官在北边防守黄河。 风尘不断千山震动,浑脱相牵着一根苇草而过。 【注释】 四首:指《木兰诗》中的四首。 朔马:北方的马。 紫塞:古代称长城为紫塞。 材官:负责防守的武官。 北面:指北方。 浑脱:这里指代一种用毡蒙顶、皮制鞋和皮靴的军装。 一苇(yì):形容芦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民歌。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是七言绝句。诗人借咏史抒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自题百可园”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表明作者在此处题词。第一、二句写百可园的地理位置,“乾坤长变化,日月共居诸”两句写其自然景色;第三、四句写其历史与现状;最后一句抒发感慨。 “乾坤长变化,日月共居诸”,意思是:宇宙天地,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日月星辰也各在其位,共同存在。这两句写出了百可园的自然景色:这里四周山环水抱,环境幽雅。 “荣光卑二鸟,憔悴忆三闾”
诗句释义: 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独立地感叹着大禹治水的功绩,堤防长堤隐没于乱涛之中。 译文: 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中独自感叹,大禹留下的长堤在汹涌的波浪中若隐若现。那盐田里何时才能降下一场像芦花一样的雨呢?而茅屋中又是哪家燕子在春风中飞舞呢? 赏析: 本诗以诗人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感慨开篇,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劳动成果的敬仰。接下来,诗人将视线投向了大海,描绘了长堤在波涛中的若隐若现
【注释】 星棋:星斗,比喻海中城堡。三迁:指吴王夫差为报越国大败之仇,三次迁都至淮上。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东南空地力:东南方向的土地空着未种。九秋潮汐自天时:指海水涨落的自然规律不受人的意志影响。黄湾水落鱼虾乱:黄湾是地名,这里泛指南方。白塔烟深草木迟:意思是白塔在烟雾缭绕的山间隐约可见,而草木生长迟缓。鼛鼓:古代用鼓声来召集军队、传达军令的乐器,后来也用来表示战事不断。肉食:指权贵
《其三》 骠骑未搜青海贼,匈奴还结黑山奚。 注释与译文: - 骠骑:指汉武帝的骠骑将军李广利,他曾经远征大宛国。 - 青海贼:指吐蕃等少数民族。 - 黑山奚:指契丹等民族。 - 译文:骠骑将军李广利还未搜寻到青海的敌寇,但匈奴和黑山的奚人又结盟了。 赏析: 这首诗以叙事为主,表现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的“骠骑”一词,不仅指代历史人物李广利,也暗含了对英勇将领的赞美
太原天险傍云中,保障今谁第一功。 西顾榆林东上谷,汉家京兆此扶风。 注释:太原位于云中高原,有天然屏障,现在还有谁能说它是最坚固的屏障呢?西边望着榆林,东边望着上谷,汉朝的长安、京兆都在这里,这是扶风。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元年(758)春,由凤翔出使肃宗时所作。当时诗人身在凤翔,但朝廷已将西北战事完全交给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等人。诗人在途中经过太原,看到这里形势险要
【注释】: 诸将四首 其四:制府鱼符缚锦帏,将军虎印卧征徽。 隔山传箭催朝食,对面援兵怕解围。 译文: 制府的鱼符被束缚在锦绣的帷帐中,将军的虎印躺在出征的大旗上。 隔着山传来射来的箭,催促我们吃早饭;面对敌军,援军害怕解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的画面。诗中通过“制府鱼符缚锦帏”和“将军虎印卧征徽”等词语,形象地刻画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战斗状态。同时,“隔山传箭催朝食
郑士龙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湖阴杂稿》集中收录了2497首五律诗。郑士龙的诗作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郑士龙: 1. 郑士龙的生平与成就 - 生平背景:郑士龙字云卿,号湖阴散人,朝鲜半岛鼎津人,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曾任内资寺正、刑曹判书等职,历经汉城府判、户曹判书再到吏曹判书,最终官至阶资宪大夫
明浙江海盐人,字窒甫,号淡泉。 嘉靖二年进士。 授职方主事。 日阅故牍,尽知天下阨塞及士马虚实强弱之数。 为尚书金献民撰《九边图志》。 累官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造船筑城,练兵将,御倭于通州、海门等处,有功。 极言武健之徒,苦无出路,加入倭寇之状,建议广行搜罗,使有出身之阶。 改右都御史,协助戎务。 寻升刑部尚书。 屡忤严嵩,落职归。 通经术,熟悉掌故。 有《吾学编》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