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马前驱摧紫塞,材官北面守黄河。
风尘不断千山动,浑脱相牵一苇过。
【译文】
朔方的战马在前开路,摧垮了紫塞;材官在北边防守黄河。
风尘不断千山震动,浑脱相牵着一根苇草而过。
【注释】
四首:指《木兰诗》中的四首。
朔马:北方的马。
紫塞:古代称长城为紫塞。
材官:负责防守的武官。
北面:指北方。
浑脱:这里指代一种用毡蒙顶、皮制鞋和皮靴的军装。
一苇(yì):形容芦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民歌。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是七言绝句。诗人借咏史抒怀,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望。
“朔马前驱摧紫塞”一句,描绘了一幅边疆将士奋勇杀敌、威震敌军的画面。朔地的战马在前开路,摧垮了紫塞;材官在北边防守黄河。这里的“朔”指的是北方地区,而“紫塞”则是长城的意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冲锋陷阵的形象。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边防战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为国家安定做出的巨大贡献。
“风尘不断千山动”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边疆地区的恶劣气候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风尘不断,千山震动,说明战争给边疆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痛苦。而“浑脱相牵一苇过”一句,则形象地表现了战争中人们的艰辛困苦。他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侵袭,还要忍受风沙的侵袭,甚至要在芦苇中穿行。这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人民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望。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场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