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鸿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在艺术风格上追求自然与意境的完美结合。
戴鸿基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充满诗意的画面。这种对自然美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戴鸿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在艺术风格上追求自然与意境的完美结合。
戴鸿基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充满诗意的画面。这种对自然美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徐太学邀游珠泉 杖藜何意入仙源,山翠浮空锁洞天。 珠放云根开万蕊,月吞浦影蘸苍烟。 斋因忆戴名先立,榻为迟徐室早悬。 不必碑阴传旧迹,骊龙原自卧寒渊。 注释: 杖藜(lí):拄着拐棍行走。杖是手杖,藜是草本植物,古人常用来当拐杖,故称杖藜。 何意:怎么。 仙:神仙的代称。 山翠:山间的绿树丛。浮空:漂浮在空中。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深山幽谷。 珠放:像珍珠一样绽放。云根
钱文并不是明代诗人。实际上,提及的明代诗人为钱福,他的相关信息如下: 1. 个人背景:钱福(字与谦),出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是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作为明代状元,他自号鹤滩。 2. 学术成就:钱福自幼天资聪敏,才思出众,七岁时便能作文。他在少年时期就已是名秀才,并与顾清、沈悦齐名,并称“三杰”。在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他26岁时举人。 3. 文学创作
钱宪并不是明代诗人,而是清代的官员和文学家。钱宪字国章,号心斋,是明代的文人,生活在明朝时期,而非清代。钱宪是一位进士出身的人物,曾在明朝担任过知县等官职。关于钱宪的具体介绍如下: 1. 基本信息:钱宪是无锡人,字国章,号心斋。他是甲戌科(正德二年)的进士,并在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中第,成为三甲第173名的进士。 2. 职业经历:钱宪在官场上有着一定的成就。他曾官至浙江衢州府常山知县
钱默是一位明代的诗人,字不识,嘉善(今浙江嘉兴)人。他自幼才华出众,被誉为江南神童,8岁即能诗,与其父钱栴和兄钱熙并称“三钱”。钱默在明清鼎革之际,因不满时局而弃官归家,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其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 钱默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在崇祯十六年(1643)考中进士,随后历任光泽知县、嘉定知县等职。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不俗的表现,而且在文学上也有所成就。南都南京失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