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默
诗句原文: 平皋摇落不堪论,满眼清霜犊鼻裈。 此去梁鸿非旧日,相逢宋玉与招魂。 鹄飞四海长风远,猿叫千山落日昏。 击筑吹箫便挥手,不知何地报君恩。 注释翻译: - “平皋摇落不堪论”,意指广阔的田野在秋风中凋零,难以用言语描述其凄凉景象。 - “满眼清霜犊鼻裈”,描述了一幅霜降后的寒冷景色,犊鼻裈是古代一种简陋的头巾,此处形象地描绘出冷风中的萧瑟感。 - “此去梁鸿非旧日”,借用“梁鸿”的故事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恸哭青山路已穷,西风箬笠梵音宫。” - 解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青山时感受到的绝望和悲伤。"恸哭"暗示了深深的悲痛,而"青山路已穷"可能意味着人生或事业上的绝境。"西风箬笠梵音宫"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慰藉的场景,"箬笠"可能指的是僧人的僧帽,"梵音宫"则指佛教寺庙或诵经之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寻求解脱的愿望。 2. “破家何处寻沧海,入社还须问远公
注释: 1. 幸买深山与世违,探书禹穴淡忘归。 - 幸:幸运、庆幸。 - 深山与世违:远离尘世的深山,象征着隐居生活。 - 探书禹穴:指的是探访古代圣贤孔子的书房,即“孔府”。 - 淡忘归:忘却归来的念头,表明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2. 钟沉古寺寒灯灭,雨过中林晓月微。 - 钟沉古寺:寺庙里的钟声在夜晚渐渐消失。 - 寒灯灭:寒冷的灯光在夜晚熄灭。 - 雨过中林:春雨过后
【注释】 乍:忽然。岑:山峰。松阴:指松树的阴影。半山楼:指在山上建的半圆形的楼阁,因在半山之上而得名。寒梵:指僧人诵经的声音。疏林:稀疏的树林。三十六峰:指著名的三十六座名峰。春草深:指春天草木繁茂,草丛中长满了青草。 【译文】 忽晴忽雨云满山,松树荫下苔径幽深。 楼上人语声隐隐,古石龛前磬音清韵。 月光映照空房清梦,风过寒梵动疏林。 开门寻得向山路,三十六峰春草萋萋。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理解诗歌内容,然后逐句分析其思想感情、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最后鉴赏其意境和风格。 (1) “坐拥遗衾百尺楼”一句,写自己孤独的境况。诗人在百尺高楼之上,独居异乡,没有亲人朋友相伴,只有一床被褥。这种孤寂的处境,使得诗人不禁感叹人生无常。 (2) “湘帘高卷不胜秋”一句,写秋夜景色。湘帘高卷,意味着夜晚的寒风凛冽;秋天的凉风
恸哭青山路已穷,西风箬笠梵音宫。 破家何处寻沧海,入社还须问远公。 诗思高楼明月冷,禅心古柏小庭空。 寒钟一响浮杯去,回首千岩落木中
平皋摇落不堪论,满眼清霜犊鼻裈。 此去梁鸿非旧日,相逢宋玉与招魂。 鹄飞四海长风远,猿叫千山落日昏。 击筑吹箫便挥手,不知何地报君恩
乍雨乍晴云满岑,松阴苔径碧沉沉。 半山楼外闻人语,古石龛中出磬音。 月映空房清客梦,风飘寒梵动疏林。 开门觅得向山路,三十六峰春草深
坐拥遗衾百尺楼,湘帘高卷不胜秋。 半窗凉月三更梦,一枕凄风万斛愁。
钱默是一位明代的诗人,字不识,嘉善(今浙江嘉兴)人。他自幼才华出众,被誉为江南神童,8岁即能诗,与其父钱栴和兄钱熙并称“三钱”。钱默在明清鼎革之际,因不满时局而弃官归家,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其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 钱默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在崇祯十六年(1643)考中进士,随后历任光泽知县、嘉定知县等职。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不俗的表现,而且在文学上也有所成就。南都南京失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