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升,原名罗钦顺,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65,卒于公元1547
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
弘治六年进士。
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以实行教士。
忤刘瑾,革职为民。
瑾诛复官,累迁吏部右侍郎。
世宗即位,擢吏部尚书,以与张璁、桂萼同朝为耻,辞归。
家居二十年,潜心性理之学。
初笃信佛学,后舍弃。
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废一不可,卒谥文庄。
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生卒年:1465-1547
允升,原名罗钦顺,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65,卒于公元1547
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
弘治六年进士。
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以实行教士。
忤刘瑾,革职为民。
瑾诛复官,累迁吏部右侍郎。
世宗即位,擢吏部尚书,以与张璁、桂萼同朝为耻,辞归。
家居二十年,潜心性理之学。
初笃信佛学,后舍弃。
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废一不可,卒谥文庄。
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生卒年:1465-1547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庚戌年春赴南雍省侍,过秋后即返,有赋咏而忘稿,追忆得下十章。 次峡江 眼界俄开阔,悠然独倚蓬。暝烟藏远树,残照掠孤峰。合市人初散,邻船话不同。两年频过此,碌碌愧英雄。 注释:视野突然变得开阔,悠然自得地独自倚在篷窗旁。傍晚的烟雾遮住了远处的树木,残阳照射在山峰之上。周围的人们刚刚散去,旁边的船里人们谈论的话题各不相同。这两年里频繁经过这里,心中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不够英雄。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颇有赋咏而亡其稿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其三 过市汊》是明代文学家罗钦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人家依岸浅,驿岸俯江斜。 密雨遮龙雾,奔流走象牙。 金陵何处是,白下望中赊。 明到南昌郡,徐亭扫落花。 ``` 译文: 在岸边的人家显得十分简陋,靠近驿站的岸边又低矮又倾斜。 密集的雨点遮蔽了天空中的龙雾,河水急速地流淌如同象牙一样光滑。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即今南京市。侍秋:在秋天到南都去侍奉皇帝。省侍:巡视、访问。秋半: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乃还:不久就回来了。颇有赋咏而亡其稿:有很多作品,但丢失了。追忆:回想。仅得:只剩下。下十章:后十首。下: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都任监察御史时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以及为官的无奈和辛酸。 “过尽白沙洲,千峰跃未休。青馀原上麦
诗句释义: 1. 小酌初成醉,扁舟已出湖。 - “小酌”指饮酒的量小,“初成醉”形容饮酒后感到微醺,开始觉得醉意。 - “扁舟”指小船,“已出湖”表示船已经离开了湖泊。 2. 乾坤双眼阔,江汉一峰孤。 - “乾坤”指的是天地之间,“双眼阔”形容宽广无边,这里可能是指视野广阔。 - “江汉一峰孤”中的“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一峰孤”表示一座山峰独自矗立。 3. 龙窟深通海,茅封半属吴。 -
【注释】 ①庚戌:农历正月初十。南雍:指国子学,在今南京。侍:侍奉。侍秋:即“侍春”,春天去国子学学习。②赋咏:写诗。③虞歌:虞舜之歌,《尚书·五子之歌》有“皇祖有训”之句,故用为典。④峥嵘(zhēng róng)汉业:汉朝的事业。⑤亭长:汉代地方官名。多情:慷慨悲壮。⑥义帝:指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封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所杀。⑦韩生:指韩信,曾被封为淮阴侯。⑧拔山:比喻力大无穷。⑨天明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今南京。侍秋:陪侍秋天。半乃还:半年后归来。有赋咏而亡其稿:指诗人曾作过一些诗篇,但已丢失。追忆:回忆。仅得此下十章:指只记得下面十首诗。其七:第七首。过清溪:经过清溪。 【译文】 山水池州好,风波客子愁。 可怜赵昴发,深愧宋齐丘。 忠义名长在,奸谀死即休。 致君时未晚,吊古泪还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以“清溪”为题
【注释】 过吴城:经过吴城县的驿站,即吴城驿。 苍茫:指天色苍茫。斜:倾斜,这里指夕阳西下。 淹:同“淹”,长久。 生计:生活来源。 白沙:山间白色的沙土。 风光长似此:指景色总是如此,没有什么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到南雍省侍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写人,尾联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全诗用字精当,句法简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注释: 1. 过李阳河:《史记》记载,李广任太守时,匈奴曾犯边,他率军追击至李阳河(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与敌激战后,士兵死伤过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此处用其故事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感慨。 2. 围棋决胜苦:指在战争中,双方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最终以一方的胜利告终。 3. 回首李阳河:诗人回想起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 4. 一鸟过江没,片云遮日多:形容战乱中,生灵涂炭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 - 庚戌年,即公历1640年; - 春天前往; - 南雍(位于今南京),古代的学府,这里指代学习之地。 第二句:“颇有赋咏而亡其稿” - 创作了很多诗篇; - 但未能保留下全部。 第三句:“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 回忆起只有以下十章的诗句; - “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未被记录或遗失的诗作。 第四句:“其十 回途过大孤”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佳丽芜湖县”,指芜湖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景色美丽。“千年拱帝京”,形容历史悠久,千年沧桑。“树连淮浦碧,江逐海潮平”,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天地容疏拙,风波托死生”,写出了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不将诗句觅,对景若为情”,写出了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感召之下
明代诗人“丰蓥”并不存在,可能您所指的可能是丰坊。丰坊(1492年-1563年),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字人翁,号南禺外史。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还是一位藏书家,其生平事迹在明朝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丰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作品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风格多样。例如,他的作品《中夜》就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忧虑
严天祥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清廉的政治形象和优美的诗歌作品留名于世。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严天祥生于明陕西朝邑,字叔善,号双洲,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进士。他曾任绛县知县,以廉洁信义著称于民。他的仕途也相当显赫,曾出任四川道御史,为政以廉而受到朝廷的赞誉。 2. 政治成就:严天祥在政治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其个人的政治生涯上,还表现在他在任内所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