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虞歌阕,峥嵘汉业成。
乌江元入海,亭长谩多情。
义帝今安在,韩生已就烹。
拔山如可恃,无处着天明。

【注释】

①庚戌:农历正月初十。南雍:指国子学,在今南京。侍:侍奉。侍秋:即“侍春”,春天去国子学学习。②赋咏:写诗。③虞歌:虞舜之歌,《尚书·五子之歌》有“皇祖有训”之句,故用为典。④峥嵘(zhēng róng)汉业:汉朝的事业。⑤亭长:汉代地方官名。多情:慷慨悲壮。⑥义帝:指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封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所杀。⑦韩生:指韩信,曾被封为淮阴侯。⑧拔山:比喻力大无穷。⑨天明:比喻天地万物。⑩无着:无所依托,无处安身。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赴国子学读书时作。诗中抒发了对国家兴亡、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激心情。全诗以历史故事为背景,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壮志不酬、愤世嫉俗的情怀。

首联“慷慨虞歌阕,峥嵘汉业成”,以虞舜的故事起兴,虞舜之歌,其意在于让人民懂得“协和万邦”的道理,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这里说“慷慨虞歌阕”,表明自己胸怀大志,欲有所作为。“峥嵘汉业成”,意思是要建立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与历史上的刘邦、项羽争雄,成就大业。这一联既写出了作者立志建功立业的愿望,又表明了其抱负远大。

颔联紧承“慷慨虞歌阕”而来,“乌江元入海”,“元”字用得十分巧妙,“原”字用得更妙:“原”者,原本、本来,“元”则表示始终、从来之意。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乌江就流入大海,而亭长的豪情壮志,却始终未能实现。这一句,既是对上一句的总结,又是下文议论的铺垫。

颈联“义帝今安在,韩生已就烹”,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发议论。“义帝今安在?”这句看似疑问,其实是反问。项羽在垓下失败后,义帝被俘,不久就被杀。“韩生已就烹”,韩信在灭了项羽之后,也被人烹死。两句一问一答,都是反语,表面上似乎在说项羽没有能完成刘邦的使命,其实在说项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能成为一代英雄豪杰。

尾联“拔山如可恃,无处着天明”,这是对前两联的升华。“拔山”是指《淮南子·览冥训》中的神话,说的是夸父逐日的故事。夸父想追上太阳,他追到太阳的时候,口渴得厉害,于是把手中的木棍折断当马骑,一直追向太阳。他越追越近,最后渴死在半路。“如可恃”,意思是说这样做是否真的可以依靠它呢?“无着”是无处安身的意思。这两句是在说:如果能够像夸父那样有力量,那就会无所不能,但最终却无处安身,无法摆脱困境。这两句既是对前面两句的回答,又是对自己处境的总结,表现了一个有志之士,虽然有高远的理想,但是最终却无法实现的悲剧。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借古讽今,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表现出壮志未酬的愤懑不平之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