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秋波里,擎天一柱孤。
仙姬不可见,元气自相扶。
往返随阳鸟,平安忆鲤鱼。
顾瞻江汉水,极目倍踌躇。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
- 庚戌年,即公历1640年;
- 春天前往;
- 南雍(位于今南京),古代的学府,这里指代学习之地。
第二句:“颇有赋咏而亡其稿”
- 创作了很多诗篇;
- 但未能保留下全部。
第三句:“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 回忆起只有以下十章的诗句;
- “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未被记录或遗失的诗作。
第四句:“其十 回途过大孤”
- 第十篇诗文题目是“回途过大孤”。
- “大孤山”,位于长江中游北岸,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第五句:“万顷秋波里,擎天一柱孤”
- “万顷”形容广阔,无边无际;
- “擎天一柱”比喻大孤山高耸入云,如同支撑天地的柱子。
- 通过“秋波”(秋天的水面)来形容大孤山的雄伟与美丽。
第六句:“仙姬不可见,元气自相扶”
- “仙姬”可能指的是神仙般的女子或自然之美;
-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无法亲近的感受,因为“仙姬”不可见,即指自然中的美景难以捕捉。
- “元气”通常用来象征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力量,这里暗示自然界的美无需人刻意去欣赏。
第七句:“往返随阳鸟,平安忆鲤鱼”
- “阳鸟”应是指太阳,寓意着光明和希望;
- “鲤鱼”常在诗词中象征着吉祥和顺利,这里可能表示诗人在旅途中有如鲤鱼般顺利平安。
- 通过对比,诗人在表达即便面对自然的壮丽也难有更深的情感体验,而只是在外物的陪伴下感到安全。
第八句:“顾瞻江汉水,极目倍踌躇”
- “江汉水”泛指长江和汉江的水,两河流经多个省份,景色壮阔;
- “踌躇”意为犹豫、徘徊,这里指诗人在江边停留时的沉思。
- 诗人可能在思考自己的旅程是否真的值得,或者对所见所感有所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诗人以大孤山作为背景,描绘出秋天的辽阔与壮丽,同时通过“仙姬不可见”等句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无奈。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旅途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