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翰笃是清代的一位诗人。
于翰笃的一生虽短,但留下的作品却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也体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志向。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于翰笃的诗作无疑是了解清代文化与诗歌艺术的重要窗口。
于翰笃是清代的一位诗人。
于翰笃的一生虽短,但留下的作品却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也体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志向。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于翰笃的诗作无疑是了解清代文化与诗歌艺术的重要窗口。
【注释】 张之洞:清末名臣,字孝达,号香涛,湖南长沙人。1882年中进士,曾先后担任过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兵部尚书等职。 一息弥留:意思是生命垂危。 两宫降鉴:指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病榻上接见张之洞。 眷怀:思念。 柱石:比喻国家重臣。 【赏析】 这首诗是挽联,用来哀悼张之洞的去世。全诗四句,每句7个字,共28个字。 第一句“一息弥留”中的“一息”,指呼吸;“弥留”,即弥留之际,指生命垂危
丁善庆是清朝的诗人。丁善庆,字伊辅、号养斋,生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祖籍湖南衡阳,出生于长沙。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在政治和教育领域有所作为,担任过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 丁善庆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的学识和思想。其中一首名为《广西学庠联》的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穷达和世事看法的观点:“人生穷达岂能知,趁早须立此可为圣贤、可对帝天之志;客告是非且莫管,得闲要读我有益身心、有关世道之书。”
清代诗人毛世楷,字古愚,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生活在江南吴县,担任过光禄寺典簿的官职。毛世楷以其精湛的诗词创作闻名,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历史及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 毛世楷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自然风光、历史典故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在《秋夜焚香醮玉真》一诗中,他描述了自己在秋夜中焚香祷告的场景,以及对玉真的崇拜和对星辰的敬仰
清代诗人丁澎,字飞涛,号药园,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下面将详细介绍丁澎的生平事迹、文学贡献以及其在清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1. 生平简介 - 早年经历:丁澎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十七日生于浙江省仁和县。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以举人身份进入仕途。顺治十二年(1655年),丁澎成为进士,并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在此期间,他曾调入东省兼礼部主客司,并在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后,最终升为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