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汀,清代诗人。
王兰汀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内涵而著称。他的诗词全集展示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节俭与健康的重视,这些主题在《赠林昌彝联》中得到了体现。王兰汀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传递了生活的智慧,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王兰汀,清代诗人。
王兰汀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内涵而著称。他的诗词全集展示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节俭与健康的重视,这些主题在《赠林昌彝联》中得到了体现。王兰汀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传递了生活的智慧,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释义:眼不妨碍高,但心却要低下;道理可以通达理解,但语言难以表达。 注释:眼不碍高:指眼能看得远,心却应脚踏实地,不被外界所迷惑。理惟能足:指道理可以通达理解,但语言是难以表达的。说皆通:是指道理可以通达理解,但语言是难以表达的。 赏析:《集句联》是一首对联诗,上下联各由一句七言绝句组成。上联“眼不碍高心要下”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诗句: 客厅联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种花养性,种竹养心。 译文: 在客厅里,我可以选择读书或静坐。 也可以选择种花来陶冶性情,或者种竹来培养内心。 注释: 1. 客厅联:这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对联,通常用于表达主人的品味和生活态度。这里的“客厅”可以理解为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用来休息、娱乐或招待客人。 2.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即在工作之余
【注释】 无求:不贪图。每:常常。觉:察觉,体会。人情厚:人情关系融洽。有命方知:有了天命才知道。我志差:我的志愿没有达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集句联,作者把“无求”和“有命”两个成语组合成上下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态度的认识。 上联“无求每觉人情厚”,意思是:如果自己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反而能体会到人情的温暖和亲切。这里的“无求”指的是不贪婪、不过分追求名利等外在的东西
【注释】 集句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联句。俭可救贫新得策:俭朴可以解救贫困的新方法;药能除癖古无方:药物能够消除癖疾的方法在古代是没有的。 【赏析】 “俭可救贫新得策”:用俭朴来解除贫穷是一种新办法。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而且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王焜,字大生,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虎丘二姜先生祠》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王焜出生于江南嘉定,长洲籍贯,是康熙丙子年(1676)的举人。在官场上,他曾担任过丹徒教谕的官职。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成功,还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欣赏的作品。其中,《考槃集》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 王焜的诗作风格独特,擅长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
王德棻,字芗甫,是清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在文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王德棻进行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基本信息:王德棻出生于1651年,卒于1726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初期的动荡时期,从顺治到雍正年间,他在多个地方担任要职,如惠州知府、浙江温处副使等。 - 文学成就:王德棻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风格
王仪通,又名王式通,字书衡,号志庵,原籍浙江山阴,后入籍山西汾阳。以下是对其的介绍: 1. 生平经历:王仪通向来是清朝的著名学者与官员。他生于1864年,卒于1931年。王仪通原名王仪通,字书衡,后改字志庵,号为书衡,原籍浙江绍兴,后迁入山西汾阳。他在光绪年间考中进士,曾历任编书局、学务处等职。在1906年,他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并任内阁中书、刑部山东司主事等职。1912年到1925年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