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碍高心要下;理惟能足说皆通。
释义:眼不妨碍高,但心却要低下;道理可以通达理解,但语言难以表达。
注释:眼不碍高:指眼能看得远,心却应脚踏实地,不被外界所迷惑。理惟能足:指道理可以通达理解,但语言是难以表达的。说皆通:是指道理可以通达理解,但语言是难以表达的。
赏析:《集句联》是一首对联诗,上下联各由一句七言绝句组成。上联“眼不碍高心要下”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山不在于高大,只要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邃,只要有龙存在就显得灵异了。这陋室虽不华丽,但它的德行芬芳。所以这里用“眼不碍高”表示眼能看得远,“心要下”表示心要脚踏实地。下联“理惟能足说皆通”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原毁》:“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身不解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意思是古代学者一定有老师,老师的作用是用来传授道理、学习知识、解除疑惑的。人们不是天生就懂得知识的人,谁会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求教,那他的困惑就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解决。现在的一般人,和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但却以向老师请教为耻辱。因此圣人就越来越圣明,愚人就越来越愚昧。圣人和愚人的区别都从这里产生的吗!这里用“理惟能足”表示道理可以通达理解,“说皆通”表示语言可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