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载之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创作以《史梦兰继室田太夫人九十大寿》为代表,体现了他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李载之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造诣。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于研究历史、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而言,李载之的诗词无疑是珍贵的参考资料。
李载之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创作以《史梦兰继室田太夫人九十大寿》为代表,体现了他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李载之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造诣。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于研究历史、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而言,李载之的诗词无疑是珍贵的参考资料。
【注释】 史梦兰(?~1635)字元开,号东樵,明末清初文学家。 莱彩:比喻子孙满门。博深愉:指子孙们学识渊博、品德高尚。 燕寝凝香:形容家庭和睦,子孙贤孝。 孙曾齐绕膝:指子孙辈都围在祖母膝旁,恭敬侍奉。 萱庭:萱草,传说中可以忘忧的草,这里借指母亲。 承茂荫:承继祖上的优良传统和庇护。 鹤筹添算:指子孙辈为父母增福延寿。 耄耋:指老人。晋:同“进”。期颐:指长寿。晋期颐即进入百岁之年。
李绂(1675年-1750年)是中国清代的诗人、文学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和理学家。李绂,字巨来,号穆堂,出身于江西临川荣山镇,是清朝著名的文人和官员。他在诗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是在五言长古风方面的成就尤为卓著。 李绂幼时即显露才华,能过目成诵,十岁时就能作诗,十二岁时便与乡中诸贤结诗社,有“神童”之誉。他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具有严谨的结构,内容上则表现出深邃的思考,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
李石农,字伯宣,号石农,是清代的诗人。李石农生活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他的生平和诗作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个人经历 - 早年生活:李石农出生于山西静乐,少时失去依靠,由祖母抚养成长。在13岁时考取秀才,14岁成为补廪生,22岁时中举人。 - 仕途历程:他后来赴京,在北京景山学馆教授皇家子孙。之后,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刑部,担任主事。 2.
李石贞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下是对李石贞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字号生平:李石贞,字定夫,号萍庵。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弱冠游学国子监,与张采、陈子龙、徐世溥相善。明思宗崇祯十六年,有诏荐才,有司以贞荐之。北京陷后,贞感愤激烈,后闻清兵围攻赣州急,贞举兵往,授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督粤东义旅。赣州破,复同张家玉起兵,兵败被执,备受毒刑,后幸得释。旋投奔永历帝,授兵科给事中,转户科。鼎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