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令(1614-1698)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闻人,号一枝,又号一指,江苏吴江人。他在诗坛上以善画葡萄和松鼠而闻名,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沈永令的作品包括《国朝画徵录》、《清画家诗史》等文献记载,从中可以窥见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沈永令(1614-1698)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闻人,号一枝,又号一指,江苏吴江人。他在诗坛上以善画葡萄和松鼠而闻名,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沈永令的作品包括《国朝画徵录》、《清画家诗史》等文献记载,从中可以窥见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秦中》 注释: 1. 深秋沙草马长嘶,塞柳千条覆曲堤。水落渭河诸派合,天围华岳万峰低。旧游金谷云烟散,故国铜驼枳棘迷。紫气近来东望满,函关何用一丸泥。 2. 秦中:这里指代秦地,即今天的陕西地区。 3. 沙草马:指的是在沙漠地带放牧的马匹和沙地。 4. 塞柳:指的是在边塞地带生长的柳树。 5. 水落渭河:意思是说当渭河的水退去之后。 6. 渭河诸派:渭河的众多支流。 7. 天围华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联:“南为吴水北燕云,结伴登临喜得群。” 注释: - “南为吴水北燕云”:形容地势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江南与北方。 - “结伴登临”:指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 - “喜得群”:感到非常高兴,有共同的伙伴。 赏析: 这一联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南方的吴地和北方的燕云,心情愉悦
【注释】 (1)半年:指一过春节。 (2)映长淮:月光照到淮河之上。 (3)砧杵:古代捣衣的用具,用木制。 (4)关山旅人怀:关山,这里指北方边塞。旅人,指在边关戍守的士兵。 (5)遥知灯下卜:远地寄书的人,知道妻子正对着灯光,在思念自己。 (6)敲断鬓边钗:形容思念之深切。 (7)何日花前影:何时能在花下见到自己的倩影。 赏析: 此诗为思妇念征夫之作。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事,尾联设想
这首诗是杜甫的《登华清宫》。全诗如下: 历历是辰尺五悬,洮云陇树望相连。 天高西北长空尽,势控燕秦大地偏。 烟杪一丸关百二,河流如线路三千。 此身托足知何处,仙掌擎来霄汉边。 注解: 1. 历历是辰:历历,清晰可见;辰,时间,这里指白天。意思是太阳在天空中清晰可见。 2. 洮云陇树望相连:洮云,即洮河之云;陇树,即陇山之树。意思是远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飘动的云彩。 3. 天高西北长空尽:天高
《咸阳寓中》是唐代诗人沈永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老应甘弃世:表示对世事的淡泊与超脱,愿意放弃世间的一切。 2. 壮已不如人:表示自己已经不如年轻时有雄心壮志了。 3. 楚越燕秦路:表示自己走遍了楚国、越国、燕国和秦国的路。 4. 东西南北身:表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5. 镜中俱是雪:表示镜中的景象都是白色的,象征着冬天的到来。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浮生阅尽几沧桑(注释:人生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沧桑) 2. 独卧寒云拥竹床(注释:独自一人静卧在冷清的云影笼罩下,依靠着竹子搭建的床) 3. 百炼身犹馀铁石(注释:经历无数磨难后的身体仍然如同铁与石一样坚韧) 4. 万言字尚挟风霜(注释:尽管言辞丰富,但依旧带着岁月的痕迹,仿佛携带着风雪) 5. 列朝文献征遗史(注释:历代文献中都记载着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事迹) 6.
沈永令(1614-1698)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闻人,号一枝,又号一指,江苏吴江人。他在诗坛上以善画葡萄和松鼠而闻名,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沈永令的作品包括《国朝画徵录》、《清画家诗史》等文献记载,从中可以窥见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汪超宁并非清代诗人,实际上应该是汪元量。汪元量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词人及宫廷琴师,他的诗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下将详细介绍汪元量: 1. 生平简介 - 出生与早年生活: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子,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是一位南宋末年的文人和宫廷音乐家。他于咸淳(1265年~1274年)年间考中进士,因其才华被朝廷重视。 - 政治背景:汪元量曾随宋恭帝赵显南行
汪树堂是清代的一位诗人。 汪树堂(1850-1917)字剑星,是浙江余杭人,祖籍位于安徽歙县。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亲汪元方曾任军机大臣,去世后赠太子少保,谥文端。汪树堂承先世余荫,为一品荫生,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刑部、户部员外郎和通州知州等职。在通州知州任上长达十二年(1892-1903年),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政务经验,对国家治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实践
沈永令(1614-1698)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闻人,号一枝,又号一指,江苏吴江人。他在诗坛上以善画葡萄和松鼠而闻名,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沈永令的作品包括《国朝画徵录》、《清画家诗史》等文献记载,从中可以窥见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