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甫,原名易翰鼎,清代诗人
易翰鼎是清代的诗人。
易汉鼎出生于湖南省龙阳县,字实甫,号哭庵。他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卒于民国九年(1920年),享年63岁。易翰鼎的父亲易佩绅曾任山西、四川、江苏等地的地方官职。易翰鼎的生平事迹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诗作却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实甫,原名易翰鼎,清代诗人
易翰鼎是清代的诗人。
易汉鼎出生于湖南省龙阳县,字实甫,号哭庵。他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卒于民国九年(1920年),享年63岁。易翰鼎的父亲易佩绅曾任山西、四川、江苏等地的地方官职。易翰鼎的生平事迹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诗作却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首诗是郭嵩焘的挽联,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十二年亲炙龙门,仰见老成谋国,不间江湖,当几每示周行,草疏付寅僚,洒尽满腔热血”这一句描述了作者与郭嵩焘深厚的友谊和对国家的贡献。“十二年”指郭嵩焘在朝廷任职的时间,“亲炙龙门”意为亲身体验、学习郭嵩焘的治国之道,“仰见老成谋国”则表示作者敬佩郭嵩焘的才智和经验,“不间江湖”意为无论身处何地,都为国家效力,“当几每示周行
易翰鼎是清代的诗人。 易汉鼎出生于湖南省龙阳县,字实甫,号哭庵。他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卒于民国九年(1920年),享年63岁。易翰鼎的父亲易佩绅曾任山西、四川、江苏等地的地方官职。易翰鼎的生平事迹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诗作却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易甲麟是清代诗人。易甲麟,字子章,号南屏,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 易甲麟的诗作多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的《挽郭嵩焘联·赐食久推恩》便是一例。这首诗通过对郭嵩焘先生遭遇不幸的哀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同僚的深情怀念
清代诗人周虬是南和人,字若柯,生活于大约公元一六六一年前后。他以诗著称,创作有《葭里集》等作品。以下是关于周虬的相关介绍: 1. 生平背景:周虬出生于南和,这是一个地理位置在河北省的历史文化区域,其家族可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传统。他的一生经历了顺治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与政治变迁频繁发生,对文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影响。由于科举考试的失败,他放弃了传统的科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