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翰鼎
易翰鼎是清代的诗人。 易汉鼎出生于湖南省龙阳县,字实甫,号哭庵。他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卒于民国九年(1920年),享年63岁。易翰鼎的父亲易佩绅曾任山西、四川、江苏等地的地方官职。易翰鼎的生平事迹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诗作却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代易翰鼎《挽郭嵩焘联》释义
这首诗是郭嵩焘的挽联,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十二年亲炙龙门,仰见老成谋国,不间江湖,当几每示周行,草疏付寅僚,洒尽满腔热血”这一句描述了作者与郭嵩焘深厚的友谊和对国家的贡献。“十二年”指郭嵩焘在朝廷任职的时间,“亲炙龙门”意为亲身体验、学习郭嵩焘的治国之道,“仰见老成谋国”则表示作者敬佩郭嵩焘的才智和经验,“不间江湖”意为无论身处何地,都为国家效力,“当几每示周行
实甫,原名易翰鼎,清代诗人
易翰鼎是清代的诗人。 易汉鼎出生于湖南省龙阳县,字实甫,号哭庵。他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卒于民国九年(1920年),享年63岁。易翰鼎的父亲易佩绅曾任山西、四川、江苏等地的地方官职。易翰鼎的生平事迹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诗作却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易翰鼎
易翰鼎是清代的诗人。 易汉鼎出生于湖南省龙阳县,字实甫,号哭庵。他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卒于民国九年(1920年),享年63岁。易翰鼎的父亲易佩绅曾任山西、四川、江苏等地的地方官职。易翰鼎的生平事迹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诗作却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