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原名王猷定,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598,卒于公元1662
王猷(yóu)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贡生。
曾在史可法幕下效命,明亡不仕,日以诗文自娱。
晚寓浙中西湖僧舍。
猷定工诗古文,郁勃多奇气,其行书楷法,亦名重一时。
著有《四照堂集》。
生卒年:1598-1662
于一,原名王猷定,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598,卒于公元1662
王猷(yóu)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贡生。
曾在史可法幕下效命,明亡不仕,日以诗文自娱。
晚寓浙中西湖僧舍。
猷定工诗古文,郁勃多奇气,其行书楷法,亦名重一时。
著有《四照堂集》。
生卒年:1598-1662
诗句:日见海天低,夜见海风苦。 译文:太阳时,只见到海与天的交汇处显得低垂,夜晚时,只能感受到阵阵海风的苦涩。 注释:日见海天低 - 太阳时,只有海与天的交界处显得较低;夜见海风苦 - 夜晚时,只能感受到阵阵海风带来的不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日间与夜间海景的不同风貌。在阳光照耀下,海天相接的地方显得格外低垂,仿佛大海拥抱着天空;而到了夜晚,海风则带来了一丝苦涩,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冷冽之美。 诗句
【赏析】 此为一首七律。 首联“石门陌巷柳青青,旧日铙声此夜听”,点题,表明诗人是在“中元”这个节日的前夕泊舟于石门渡口时,听到了岸上有人作浮屠(即佛塔)之事而感到凄然有感的。中元是佛教传说中鬼门关开放的日子,人们在这个时候会烧香拜祭亡魂。石门渡口,在唐代是著名的水陆交通要道。因此,在这里听到有人在岸上做佛事,自然会引起诗人的感触。“石门”二字,既点明地点,又暗示了时间,使全诗意境更加鲜明。
诗句注释 1 宿白云庵:在白云庵过夜,夜晚住宿。 2. 寒镫寂照梦难成:冷清的灯火映照下,难以入睡,因为心中有许多事情。 3. 逢僧尚有情:遇到僧人,仍然有感情。 4. 关外客船喧野岸:关外(指边境)的船只在荒野上吵闹。 5. 枕边官马踏残更:在枕头旁边,官家的马匹踏过深夜,暗示战争或政治动荡。 6. 两淮烽火人初静:两淮地区(今安徽和江苏一带)的烽火刚刚平息(意味着战争结束)。 7.
【注释】 师黄:陈师黄,即陈子良。靖南参军,指北狩时为北齐军作战的将领。北狩,指北齐被高澄所灭之事。忍闻,不忍听。血战残衣在,板子矶头几片云,意思是靖南军英勇奋战后,许多将士战死沙场,如今只留下几片飘荡的云雾,仿佛还在战场上。 【赏析】 《访陈师黄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首句“北狩当年事”,概括诗人到师黄家访问的原由和目的。“北狩”二字,点明了师黄与靖南军的密切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句,理解其意思,然后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赏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韎韐风涛外”,韎韐:指船篷。意思是说,在风和波浪之外,船上的船篷被风吹得鼓起,好像被什么力量顶起来似的。“韎韐”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船篷随风摇曳的情景,为后文写马嘶声作铺垫,同时表现了诗人乘船途中心情的轻松与闲适。 “马嘶黄草岸,人急暮江潮。”马嘶声从远处传来
【注】螺川: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早发:清晨出发。晓:天快亮的时候。城头鼓角停:城楼上的号角停止吹响。长江流远梦:长江流水带走了遥远的梦想。短棹拔残星:用短桨划动,拨动了天空中的星辰。露湿鸥衣白:早晨的露水湿润了鸟儿的衣服变成白色。天光雁字青:天空中雁字排列如青色的笔画。苍茫回首望:在茫茫的江面上回头远望。海岳一孤亭:大海与高山之间只留下一座孤独的小亭子。 译文: 月落秋山晓
【注释】 海陵(今浙江台州):地名。 忽过:忽然经过。 四望远蒙蒙:四边望去,天空中云气迷蒙。 布被:指粗布缝制的被子。 经斜雨:被斜雨淋湿。 蒲帆:用蒲草制成的船帆。 饱大风:被大风吹得满满的。 惊鸥:因惊吓而飞起来的鸟。 初柳意无穷:初春的柳条充满了无限生机。 三月今朝是,扁舟东复东:今天正是三月,我乘着小船向东驶去。 【译文】 忽然经过海陵城,四面望去一片迷蒙。 被斜雨淋湿了的粗布被
返扬州喜晤孙无言 却讶秋还在,萧条满目非。 江山千骑暗,城郭一人归。 见子南冠泪,犹惊楚客衣。 庭花何烂缦,寂寂伴伊威。 注释:返扬州:回到扬州,指诗人在京城为官期间的任上离京。喜晤:高兴地会见。孙无言:即孙觌。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离京后重返故地扬州时,喜遇旧友孙觌。全诗以“喜”字贯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首联写诗人在京城为官期间离京后重游扬州,发现秋天已经过去
宋温州乐清人,字龟龄,号梅溪。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一。 官秘书郎。 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 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 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 卒谥忠文。 有《梅溪集》等。 生卒年
宋江州德安人,字子乔。 以父战契丹死,授丹阳主簿。 真宗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 累迁知制诰。 仁宗天圣五年,除枢密副使。 七年,拜参知政事。 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合,复为枢密副使。 康定中除陕西经略安抚使,怯于用兵西夏,自请解兵权,改判河中府。 庆历三年召拜枢密使,为台谏所攻,改知亳州。 七年,复为枢密使,旋再被论罢,出知河南府。 有才智,然尚权术,性贪婪,世人目为奸邪。 卒谥文庄。 有《文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