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发,原名徐裒,清代诗人

徐裒,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江苏吴江人。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诗人、官员和藏书家。以下是对徐裒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出生与早年经历:徐裒生于1636年,卒于1709年,祖籍江苏吴江,后移居浙江嘉兴。他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早年曾游历泰岱,对泰山的松树有深厚的感情。他以监生身份入仕,康熙十八年被召试博学鸿儒,授检讨。在史馆中,他被誉为大作手,赋性萧闲,不久后便乞归。
  • 文学与官职:徐裒不仅擅长诗词,还工于词,其作品《南州草堂集》等体现了他对古典诗词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巧。他还担任过翰林院修撰等职,并曾先后受聘为安徽、江西学政及左都御史等要职,世称徐相国。
  • 收藏爱好:徐裒精于金石拓片、名画收藏,据说曾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不乏一些稀世珍宝。他的收藏在当时乃至后世均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藏品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文学成就
  • 诗歌特点:徐裒的诗作风格华美而富有层次,其诗歌叙述方法独特,语言典雅,情感真挚。他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生动形象,充满感染力。
  • 词作特色:除了诗歌外,他也创作了大量的词曲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广泛赞誉。词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历史的独到见解。
  • 作品流传:徐裒的诗作和词作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欣赏,而且流传至今,成为后人研究的珍贵材料。许多作品如《慈仁寺双松歌》等仍被广泛传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1. 文化影响
  • 学术贡献:徐裒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显著成就。他曾在史馆担任要职,参与编纂历史文献。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对于后世了解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艺术传承: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徐裒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词曲作品不仅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1. 人物评价
  • 学界评价:黄宾虹曾评价徐颂阁为“乾嘉”时期的画家所不及,这表明他在书画艺术领域也有着极高的成就和广泛的声誉。
  • 社会认知:尽管徐颂阁官途显赫,但他却选择淡泊名利,晚年常被慈禧御笔题字赞赏,显示了他谦逊和低调的个性。这种人格魅力使他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声望。
  1. 家族背景
  • 徐懋功是徐颂阁的远祖,这一背景为徐颂阁的家族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地位。

徐裒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官员和学者,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品德的文化名人。他的生平和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