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滭是清代的诗人。
字伯驺,福建长乐人,生活在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书法家,他的诗作和书法都颇有造诣。陈滭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如《登红毛楼》,也有抒情的小令,如《手植朱子祠梅花》。他的创作涵盖了从燕、齐、吴、越各地游历的见闻,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所见所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
陈滭是清代的诗人。
字伯驺,福建长乐人,生活在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书法家,他的诗作和书法都颇有造诣。陈滭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如《登红毛楼》,也有抒情的小令,如《手植朱子祠梅花》。他的创作涵盖了从燕、齐、吴、越各地游历的见闻,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所见所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
武陵春 赠延陵许云章记得武陵溪上住,洞口遇神仙。 邂逅飞觞奏管弦。 堤柳别情牵。 烟雨楼边春正好,相见衣皤然。 此日西湖问画船。 又是十多年。 【注释】 1.《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皤然”是头发斑白的意思。 赏析: 此词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一首赠别词。词中以武陵溪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友谊长久的期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陈滭是清代的诗人。 字伯驺,福建长乐人,生活在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书法家,他的诗作和书法都颇有造诣。陈滭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如《登红毛楼》,也有抒情的小令,如《手植朱子祠梅花》。他的创作涵盖了从燕、齐、吴、越各地游历的见闻,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所见所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
陈同礼,字大冶,是清朝时期的诗人。 陈同礼(1792-1846),字大冶,号求志居士,安徽省怀宁人。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清朝时期具有影响力,而且在后来的历史中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陈同礼的生平经历丰富,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他深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清代诗人陆之泓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陆之泓的名字虽然不像李白、杜甫那样响亮,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在诗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陆之泓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紧密相关。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陆之泓字礼约,号野桥,是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举人,并且曾担任过永康县训导。尽管他的宦况颇为萧然,但陆之泓仍致力于教书育人和诗学研究,其学识渊博,尤以诗歌见长
陈滭是清代的诗人。 字伯驺,福建长乐人,生活在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书法家,他的诗作和书法都颇有造诣。陈滭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如《登红毛楼》,也有抒情的小令,如《手植朱子祠梅花》。他的创作涵盖了从燕、齐、吴、越各地游历的见闻,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所见所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