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亨是清朝的杰出诗人。
一位生活在清代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诗句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哲思的融合体,通过他的诗词,人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以及作者对于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
常亨是清朝的杰出诗人。
一位生活在清代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诗句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哲思的融合体,通过他的诗词,人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以及作者对于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来思考。“挽彭玉麟联”的意思是:用秀才的身份参军,一代豪杰,三朝的支柱;以寒士自处,几间茅屋,半岭梅花。 【答案】 (译文) 我以读书人的身份从军打仗,成为一代英雄豪杰,三朝的支柱。我以穷苦读书人的身份生活,居住在几间茅草房屋中,在山岭上欣赏着盛开的梅花。 注释:①挽彭玉麟联:这是一副挽歌
崔益铉(1834年1月14日—1906年12月30日),初名奇男,字赞谦,号勉庵,本贯朝鲜庆州,是朝鲜王朝后期著名的儒学家、独立运动家、爱国者。 崔益铉曾于1873年上疏弹劾摄政的兴宣大院君,竟致其立刻倒台;1876年他由于聚众抗议同日本签订《江华条约》而被逮捕,并被流放到黑山岛;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签订后起兵反日,成为全罗道义兵大将,但很快被日军和政府军镇压。 1906年
清代诗人马瑞辰是安徽桐城人,字元伯,嘉庆乙丑进士,曾为工部都水司郎中、工部员外郎等职。他不仅是《诗经》研究的专家,还是清代乾嘉汉学中《诗经》学研究的代表之一,其贡献受到了梁启超的高度赞扬。 马瑞辰在《诗序》、《毛传》与《郑笺》的研究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对《关雎》一诗的解读就体现了他对旧说的突破。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使他在乾嘉汉学界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他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
康弘勋并非无法回答,而是清代的诗人。清代诗人康弘勋,字仲山,是陕西省泾阳人,官至参议道。康弘勋的诗作《榆林道中》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象和鲜明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孤寂与坚持。 康弘勋的生平和作品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初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诗词中。例如,《榆林道中》所描绘的秋色、霜冷、弓箭、草原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