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其俊是清朝时期的诗人。
章其俊的成就和经历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挽曾国荃联》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对曾国荃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诗词全集收录了1首全诗,即《挽曾国荃联·辉联花萼》,其中“辉联花萼,再造江南,遗爱媲棠荫,寿世勋名真不朽;心惨竹林,同归天上,哀思深黎庶,感公恩泽更伤怀”表达了对曾国荃功绩的赞扬与哀悼。
章其俊是清朝时期的诗人。
章其俊的成就和经历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挽曾国荃联》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对曾国荃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诗词全集收录了1首全诗,即《挽曾国荃联·辉联花萼》,其中“辉联花萼,再造江南,遗爱媲棠荫,寿世勋名真不朽;心惨竹林,同归天上,哀思深黎庶,感公恩泽更伤怀”表达了对曾国荃功绩的赞扬与哀悼。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诗句:“挽曾国荃联”。 诗句解读: 1. “辉联花萼,再造江南,遗爱媲棠荫”:这句描述了曾国荃的功绩和影响。其中,“辉联”可能是指辉煌的成就或联姻(这里指曾国荃与某位女性的联姻)。“花萼”是花卉的嫩芽,这里比喻曾国荃的年轻和才华。“再造江南”意味着曾国荃在江南地区有重大的建设或改革。“遗爱媲棠荫”则表示他的恩惠如同棠树的阴凉,为人们带来了好处。 2. “心惨竹林
梅曾烈,字英甫,上元籍宣城人,是清代的诗人。 字英甫,上元籍宣城人。他生于道光年间,是一位道光诸生。梅曾烈的作品《古腴石室诗集》反映了他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其中一首《秦淮》展现了其诗才与情怀:水涨秦淮月渐斜,夜深吹笛谱红牙。不知燕子归来否,旧巷乌衣又落花。这首诗描绘了秦淮河畔夜景的美丽以及历史的沧桑感,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交织,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许志良(约1705—1774)字培元,号雨亭。 原籍沈阳,高祖许官,为镶白旗包衣管领下人,入关定居青县,遂为青邑旗人汉军。 雍正二年(1724)武进士,授蓝翎侍卫直宿禁行。 历任苏州、浦口、广东、广西等地。 著有《步射正仪》、《马射正仪》二书,以训士卒。 又著《诗法针度》一书藏于家。 乾隆十六年(1751),在广东饶平县黄冈镇涑玉泉胜地写下两首《玉泉留题》,诗见《饶平乡土》一书。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