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乔,原名杨道林,清代诗人
杨道林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下是对杨道林的相关介绍:
- 生平背景
- 出生与教育经历:杨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光绪二十一年(1901)改内阁中书,俸满,遴放陕西同知,到省后即充陕西乡试同考官,旋补佛坪厅同知,调宁陕厅同知。两厅均有惠政,士民建碑纪德,至今感篆。
- 政治生涯:他以劳积保同知补缺,后免补知府,以道员留省,加三品衔,宣统三年(1911)六月署延榆绥道。时武昌起义,榆林镇闻风兵变。卓林为民请命,活人无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乡里无间言。
- 文学成就:杨道林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榆林事记》,为本邑诗人马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并为本邑诗人马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载于县志。
- 文学贡献
- 诗歌作品:杨道林的代表作品有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感怀》、《长城》、《书江烈妇传》、《除夕》等均为人称道。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诗集编纂:他的诗歌全集被收录在他的诗词集中,这为他的作品提供了完整的展示平台,使得更多的后人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来了解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
- 影响评价:尽管现存资料有限,但杨道林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在后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与研究,显示出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其他贡献
- 文化活动参与:除文学创作外,杨道林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如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他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榆林事记》,为本邑诗人马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并为本邑诗人马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载于县志。
- 社会影响: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为民请命救火等,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杨道林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多方面才能和贡献。通过对他生平的了解,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诗人的独特风格,还可以深入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