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独盹诚,上殿相争,贾长沙书,为时痛哭;
知音惭绋濯,荐才未面,胡益阳后,乃有斯人。
注释:
- 勤学独盹诚,上殿相争,贾长沙书,为时痛哭:勤学勤奋学习,独自睡觉诚实。在殿上争论,像贾长沙(东汉时期名臣)一样写奏章,为了这件事痛哭流泪。
- 知音惭绋濯,荐才未面,胡益阳后,乃有斯人:知道我的才能的人惭愧于被水淋湿的衣服,推荐我的人才还没有见面,胡益阳之后才有这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为张百熙撰写挽联时的感怀之作。全诗通过对张百熙生平事迹的回忆和评价,表达了对这位贤才的敬仰之情和深切的怀念之意。
诗的开头两句,“勤学独盹诚,上殿相争,贾长沙书,为时痛哭”,是对张百熙勤学苦读、正直忠诚品质的赞美。张百熙自幼聪慧好学,成年后更是矢志不渝地追求知识,他的行为举止都体现了他的这种精神风貌。而在朝廷之上,他敢于坚持己见,与当权者进行激烈的争辩,这种行为更是值得称赞。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因此他只能以痛哭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悲伤。
接下来的两句,“知音惭绋濯,荐才未面,胡益阳后”,则是对张百熙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充分展示的惋惜。张百熙虽然才华出众,但他却因为时代的局限和各种因素的限制而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直到胡益阳之后,才出现了像张百熙这样优秀的人才。
这首诗通过对张百熙生平事迹的回顾和评价,表达了对这位贤才的敬仰之情和深切的怀念之意。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