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葆良,清代诗人。
裘葆良是一位在清代诗坛上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挽联、寿序等多种题材。其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考。通过了解裘葆良的生平和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裘葆良,清代诗人。
裘葆良是一位在清代诗坛上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挽联、寿序等多种题材。其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考。通过了解裘葆良的生平和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解析】 本诗是一首吊古诗,前四句以“公”指代蒋可亭,“将毋”即“不要”,意为蒋可亭的死,令作者十分悲痛。后四句则表达了对蒋可亭的怀念之情。“鲁连东海”指战国时期著名的侠士鲁仲连,他为救赵国于危难而自刎。“屈子南湘”指屈原,他因忧国忧民而投汨罗江自尽。“视三尺清溪”与“持一尊浊酒”相对,表现了一种悲愤之情。 【答案】 译文: 您死去了真是令人感到惊奇,难道您没有义愤填膺吗?看到您死在清澈的小溪边
杨抡是清代的诗人,字方叔,号莲趺,金匮人。他以进士身份入仕,官至浙江天台县知县,并创作了《春草轩》词 。以下是对杨抡的介绍: 1. 人物背景 - 基本信息:杨抡,字方叔,号莲趺,金匮人,是清代的一位诗人。 - 政治生涯:杨抡在乾隆四十三年中进士。之后,他在官场上有所成就,担任过浙江天台县的知县。在任职期间,他留下了许多关于当地文化与自然景观的作品,如《春草轩》词。 - 文学成就:在诗歌方面
清代诗人杨守约,字以博,号南村,是清无锡人,世居邑志江陂,是为江陂杨氏。杨守约生于1681年,卒于1729年,他的诗歌作品虽不多见,但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时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杨守约的生平经历颇为传奇。他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考中经魁,并在同年考取内阁中书,成为朝廷命官。尽管他的政治生涯似乎一帆风顺,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却鲜为人知。尽管如此,其诗作仍被后人传诵
杨殿邦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以其丰富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杨殿邦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字号生平:杨殿邦,字翰屏,号叠云,安徽泗州人,嘉庆甲戌年(1804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他任漕运总督,在沿海地区抵抗外国入侵的过程中有显著贡献。 2. 文学成就 - 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