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万,原名刘人煦,清代诗人
刘人煦是清代诗人。
字育万,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登州府文登县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其诗作多体现了他的学识和情怀。刘人煦的生平虽不广为人知,但以其作品《挽张之洞联》为例,可见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育万,原名刘人煦,清代诗人
刘人煦是清代诗人。
字育万,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登州府文登县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其诗作多体现了他的学识和情怀。刘人煦的生平虽不广为人知,但以其作品《挽张之洞联》为例,可见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意思,然后根据句子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意境和情感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溯殷勤立学,开广厦,造众材,准古酌今,忧乐并关天下计;楷模留在昔,期付托得人,启文明,存国粹,通经致用,规随还望后来贤”的意思是:追溯张之洞的殷切办学之心,建立宏伟大厦,培养众多人才,参考历史与现实,忧虑与快乐同时关系到国家安危;楷模在历史上留下
刘人煦是清代诗人。 字育万,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登州府文登县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其诗作多体现了他的学识和情怀。刘人煦的生平虽不广为人知,但以其作品《挽张之洞联》为例,可见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郑辅东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曾中进士并于多个县任知县。 郑辅东(1863年—1936年),字靖侯,日就乡人,清朝政治人物,以卓越的政治和文学成就著称。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更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历任多个县的知县,展现了其治理地方的能力
郑其深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代的官员和书画家。以下是关于郑其深的详细背景介绍: 1. 基本信息:郑其深是清朝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道光十四年(1834年)他考取了举人,并广泛阅读了经史百家及道藏、释典。 2. 仕途经历:郑其深在清朝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表现。他因为请赈灾民忤逆大吏而辞官归隐。 3. 文学成就:郑其深擅长诗词骈体文
郑光策是清代的诗人。 初名天策,字宪光、琼河、苏年,生于1759年,卒于1804年,他的一生充满了文学创作和学术讲学的活动。在文学上,他留下了《挽弟郑天衢联》等作品。这些诗作不仅展示了他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与传承,也反映了其对家族和个人命运的关注